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3日接受《上報》專訪,分享中美貿易戰看法。(攝影:李昆翰)
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決定動用《貿易法》的301條款,向中國產品徵收達600億美元的關稅作為制裁以來,中美貿易戰戰火自此越燒越烈。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3日接受《上報》專訪時說,川普主動挑起貿易戰是失策的,美國的貿易赤字是拜其國內結構性經濟因素所賜,不該怪罪於中國。
延伸閱讀:《馬凱碩:3大錯誤導致西方迷失》
馬凱碩日前應長風基金會邀請,前來台灣參加「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學術研討會。他除了是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也曾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院長,現在則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實務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學者。
問及他個人對中美貿易戰有何看法時,馬凱碩直言:「川普不懂國際經濟,他將貿易視為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認為貿易赤字就是輸家,而貿易盈餘則為贏家。」他表示,貿易的重點事實上在於加強經濟成長,如果經濟正在增長並且擁有充分的就業率,就無須擔心貿易赤字。
馬凱碩認為,美國貿易赤字是拜國內結構性經濟因素所賜,尤其是低迷的家庭儲蓄、頑固的政府赤字,以及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大部分的經濟學家也都同意如此說法,所以美國的貿易赤字其實不該怪罪於中國。
「舉例而言,中國勞工必須十分努力,每日花12個小時工作,生產手機零件,而美國只需要『印鈔票』就可以直接進口這些零件。」馬凱碩還說:「美國沒什麼好抱怨的。」
馬凱碩5月15日發佈了一篇文章。當中指出,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大大改善了美國工人的生活水平。
根據牛津經濟學諮詢公司(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購買中國進口商品每年可以為美國家庭節省大約8500億美元,對於拿不出500美元應急的63%美國家庭而言,8500億美元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馬凱碩與孫合記(Jeffery Sng)2017年聯合著作的《解讀東協》中,對東協(ASEAN)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其成就值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馬凱碩解釋,東協在這個地球上最複雜、最多樣性的區域中,仍然可以保有和平,是一件非常難得的成就。
他說:「東協有大約6億人口,其中有2億1400萬人是穆斯林;1億1000萬人是基督教徒;1億5000萬人是佛教徒,另外還有道教徒、儒教徒、印度教徒,甚至共產黨。這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區域,卻不像其他區域一樣發生文明衝突,東南亞不曾發生自己的戰爭。」
馬凱碩甚至預言2030年時,東協將成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然而,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對東協又會造成何種影響?
馬凱碩表示,在這場貿易戰爭中,沒有人會成為贏家。
馬凱碩說,在如今的貿易中,所有東西都是相互連結的。他以蘋果手機為例,表示零件從各個國家而來才組成一支手機,所以當某個國家遭殃時,其他人都將遭受影響。在這場貿易戰爭中,東協也必定無法倖免。
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際,地緣政治對抗將會是東協所面臨的最明顯威脅。
馬凱碩說,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勢必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亞太地區將因此出現重大的權力轉移。兩個國家之間的競爭加劇,會使東協在未來幾十年內面臨巨大壓力。倘若東協無法為這些做好準備,那麼它很可能會四分五裂。
馬凱碩說:「所以對於東協來說,不加入中美戰局是最好的選擇。東協在這方面必須保持中立,才不會被解散。除了中國與美國,東協也應該與印度、日本等國家維持友好關係。」
在訪談的最後,《上報》請馬凱碩對於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給予一些建議。
馬凱碩表示,台灣擁有強大的經濟體,可以成為東協國家的學習對象,這對於東協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他也提出忠告,在新南向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台灣必須專注於貿易,而非政治。
馬凱碩建議台灣可以向新加坡學習務實(pragmatic)的態度,盡可能與所有的強大力量維持友好關係。而在兩岸議題中,他建議台灣維持目前現狀,不要激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