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驛淵觀點:對柯文哲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

黃驛淵 2016年09月18日 07:00:00
對於自己的施政滿意度在六都敬陪末座,柯文哲自我調侃「如果民調最後可以彈回來也是奇蹟。」(攝影:林育嫺)

對於自己的施政滿意度在六都敬陪末座,柯文哲自我調侃「如果民調最後可以彈回來也是奇蹟。」(攝影:林育嫺)

「如果民調最後可以彈回來也是奇蹟。」對於自己的施政滿意度在六都敬陪末座,甚至是全國縣市長倒數第二名,台北市長柯文哲受訪時一派輕鬆地這麼說著。

 

民調低,對柯文哲來說可能真的不是新鮮事。因為早在兩個月前,北市府內研考會的官方版調查就已出現「死亡交叉」:不滿意度43.8%首度超過了滿意度42.4%。

 

但回想兩年前,柯文哲的市長之路,真可說是一場奇蹟。

 

當時柯文哲宣布參選,鬧得民進黨滿城風雨;一個堂堂最大在野黨,竟要禮讓一個無黨籍醫師參選,面子怎麼說都掛不住。未料,柯文哲還真捲起「白色旋風」,不但一路從台北市外溢到外縣市,更從選前吹至選後;直至今年總統大選前的倒數黃金週末,柯文哲一場「雙塔單車長征」簡直比選戰還搶戲,讓不少黨內人士直嘆「柯怎麼看起來更像是總統候選人?」

 

只可惜,政府治理不是打選戰,不能只靠一張嘴、只求「有梗」與「吸睛」;政治領袖也不能自甘於當個拍拍照、搶搶媒體曝光的偶像明星。

 

拿大巨蛋來說,無論留或拆,市民期盼的應是以理服人、明快決定。但相較於柯上任初期吸引鎂光燈的重砲指摘,一年多來,市府反反覆覆下了好幾次的「最後通牒」,數度飆罵廠商的結局卻換來一場和解收場,看得廣大市民一頭霧水:究竟是柯先前的嗆罵過於誇大、沉不住氣?或此刻是「沒步之步」的妥協?此案演至今日,拖棚又反覆的決策,怎可不謂進退失據?

 

見微知著,大巨蛋案其實更是「柯」政風格的縮影。

 

檢視他上任一年多來的作為,常是「柯語錄」式的反應,失言多、建樹少;對於市政,少見他提出具體的藍圖與方向,多的是東一句西一句情緒式、臆測式的發言與評論。顯然,柯文哲沒有政黨包袱及有話直說的特質,這些「在野」時的優點,此刻已因抓不準分寸而成「執政」絆腳石。

 

「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當年陳水扁掌台北市,平均70%以上的施政滿意度猶在連任之路敗北,而留下了這句經典的敗選感言;如今,施政滿意度大不如扁、上任未滿兩年就出現「死亡交叉」的柯文哲,自然不能怪市民無情。

 

對於自己的從政路,柯文哲日前吐露心聲,稱他的歷史定位早在2014年11月29日當選那天就已定格,「就算有一天我當選總統,也無法超越那天!」但一個有企圖、有格局的政治領袖,不該只沉浸、自滿於當年創下的奇蹟,更不必在意「民調會否反彈再創奇蹟」,而應自問真正能替北市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擘畫出什麼城市遠景。否則,偉大城市會繼續前進,而只剩一口「當年勇」的政治人物,可能只有換得被拋在歷史洪流裡的命運。
 

※作者為本報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柯文哲 民調 六都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