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怨》劇照(圖片取自IMDb)
我很喜歡恐怖片,但卻很少在觀影過程中覺得恐怖,不管是近年的《厲陰宅》、經典的《鬼店》、《大法師》,或是日本的《七夜怪談》等等,大多只是覺得有趣,而非恐怖。
不過請別誤會,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想講自己膽子很大,而是想藉由上述提及的電影作為衡量尺,方便以這種比較方式,讓你了解我對《宿怨》的感覺──
這真的是一部有夠嚇人的電影。
《宿怨》嚇人的手法十分有趣,以全片最後二十分鐘來看,這部電影同時運用了許多種不同嚇人手法,並將其連在一塊兒,展現出一氣呵成的緊張感。除了鏡頭左右橫移,讓鬼影在角色後方時隱時現的常見手法外,片中也使用了《厲陰宅》導演溫子仁的招牌技巧,也就是那種不靠剪接與鏡頭移動,而是讓惡鬼從畫面暗角裡忽然衝出的固定鏡頭,創造更具突擊性質的驚嚇感(有趣的是,在溫子仁擔任監製的《鬼修女》首支預告中,也同樣出現了結合這兩種嚇人方式的橋段)。但這對《宿怨》導演來說或許仍嫌不足,因此他不僅將上述溫子仁式的手法加以強化,更融入了新的嚇人方式,再加上一些血腥與陰森並俱的畫面後,成功打造出了我心目中影史數一數二的恐怖片高潮戲碼。
此外,恐怖片迷應該都知道,有許多恐怖片都會靠突如其來的音效驚嚇觀眾,但《宿怨》就連用「聲音」營造恐怖感的手法,也有與眾不同的創意,著重的並非音效,而是在於配樂。就這點來說,《宿怨》採用的手法其實與《敦克爾克大行動》類似,後者以無所不在的時鐘滴答聲作為配樂核心,直到片尾滴答聲終於停下後,才總算讓觀眾得以喘息。而《宿怨》採用的手法,則是在部分橋段裡,刻意以低沉急促的重節拍影響觀眾的心跳,利用生理上的不適,創造觀影時緊張不安的心理效果,雖然這作法似乎有點偷吃步(可能還會害觀眾心律不整),但也不得不承認,確實是種相當聰明的作法。
除了嚇人手法外,《宿怨》營造氣氛與打造主題的方式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從預告中便出現的娃娃屋意象,不僅是劇情內的細節元素,就連整部片的佈景與鏡頭視角,都刻意採用了像是娃娃屋般的方式處理,從視覺上成功帶出了主角一家人全都被某種力量操弄的劇情暗示。
此外,就全片的故事結構與主題來看,《宿怨》幾乎可說是這個世代的《失嬰記》,除了劇情主線與故事中段虛實難辨的轉折點與《失嬰記》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外,就連摧毀與翻轉我們既有的社會、道德與家庭觀點這部分,也是這兩部電影的核心恐懼來源。《失嬰記》中的夫妻關係、友善鄰里,以及最為主要的「母愛」元素,都在翻轉之後,成為了這部經典之作的駭人核心。而在《宿怨》裡,一些其它電影中通常會被作為角色救贖之道的劇情元素,像是家庭成員間的宣洩與溝通,或是有助心理問題的互助會組織等等,均在片中被扭轉為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摧毀了其原本的價值觀,使其成為了一級級的階梯,帶領觀眾攀上全片最後的恐怖高潮戲。
當然,如果你對恐怖片有較深的了解,可能會在看到一半時,便已先行猜到整部片的真相為何。但有趣的是,就算你料到了結局,卻也還是難以預測劇情發展的確切過程,因此使觀影過程依舊充滿驚喜(或驚嚇),甚至不會意識到這部片的片長,其實比大多數恐怖片都還要來得長上20分鐘左右。
去看吧,恐怖片的愛好者們。《宿怨》真的是一部出色之至的恐怖片,完全是部他媽的、嚇死人的、讓你看完後不斷彈舌的,恐怖史詩鉅作。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