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世界遺產公佈 北德維京古鎮、格陵蘭因紐特狩獵場上榜

高詣軒 2018年07月01日 19:10:00
德國北部的舊時維京城鎮遺址納入世界遺產。(翻攝自YouTube)

德國北部的舊時維京城鎮遺址納入世界遺產。(翻攝自YouTube)

中世紀時令歐陸、英國聞風喪膽的維京人,數百年之後留下了什麼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除了日、韓等地的宗教遺址外,在6月30日也將過去維京人與歐洲的邊境貿易地,德國北部「海澤比與丹尼弗克邊境考古遺蹟群」(Archaeological Border Complex of Hedeby and the Danevirke)列入世界遺產。

 

這也成為了德國境內第43件世界遺產。根據UNESCO的說明,該遺產為10世紀左右興盛的貿易城鎮,包括道路、房舍、墓園、港口等建設的遺址。城鎮的邊境由「丹尼弗克」所分隔,是一條橫跨什勒斯維希地峽的邊防設備,分隔了丹麥所在的日德蘭半島和歐洲大陸。

 

 

中世紀貿易輸紐 北歐、歐陸橋梁

 

根據《德國之聲》(DW)報導,由於位處當時法蘭克王國與和丹麥王國的交界,海澤比成為了歐陸和北歐的貿易樞紐,同時是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轉運站。由於其豐富且保存良好的考古材料,它是研究維京時期的歐洲經濟、社會與歷史發展的關鍵遺址。

 

 

《德國之聲》說明,9到11世紀間,丹麥、瑞典、挪威等地的居民被歐陸稱為「維京人」,這個稱呼的由來可能是古北歐語的動詞「vikingr」,代表「掠奪」、「強盜」之意,是由受其攻擊者所取的稱呼。不過,「維京人」並非具有單一來源組成的族群,而是屬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各地部落。為了向外侵略,他們才集結成鬆散的組織,開始在歐洲中南部尋找下手對象、建立新的居住地。

 

海澤比(Hedeby)位置圖。(翻攝自YouTube)


維京人有豐富的航海技術和靈活的船隻,以武力征服了許多歐洲城鎮,搶奪歐洲修道院中的財寶,無法帶走的財產則可能放火燃燒殆盡。「維京人」是當時歐洲人出於恐懼給與北歐人的稱呼,認為這些北方來的戰士進行著可怕的侵略。

 

繁榮一時 毀於斯拉夫人

 

貿易城鎮海澤比(德稱 Haithabu)的周圍,幾任丹麥地區的國王興建了巨大的邊境防衛牆,目的在於保衛王國與海澤比。《德國之聲》指,「丹尼弗克」由土堆、石牆、壕溝和延著施萊河(Schlei)和興建的邊境,共有約33公里長,被認為是北歐最大的地表建築。然而,海澤比在1066年亡於斯拉夫人的手中,一代風華僅持續了約300年。

 

丹尼弗克的古牆遺址。(翻攝自YouTube)

 

埋沒了近800年,海澤比遺址最初在19世紀末德國北部的什勒斯維希(Schleswig)被發現。該地的重要性逐漸受到肯認:它是北歐過去最重要的長程貿易中心,連結許多重要的經貿路線,法蘭克人、丹麥人、薩克遜人、斯拉夫人、甚至遠從拜占庭來的商人都曾匯集在此。

 

《德國之聲》指出,考古學家經過超過100多年的努力,至今只發掘了約5%的建物和港口遺跡,不過,它仍是北歐無可取代的考古聖地。在海澤比鄰近的博物館也展示著珍貴的發現,包括從一名女性的墓地中發掘出的黃金飾品。此外,當地也有不少維京時代的重建屋,讓人得以一探維京人的生活方式。

 

因紐特狩獵場也納世界遺產

 

此外,UNESCO也決定將「Aasivissuit-Nipisat,因紐特人冰、海之間的狩獵場」(Aasivissuit-Nipisat, Inuit Hunting Ground between Ice and Sea)納入世界遺產,是另一處北歐相關的世遺。該狩獵場位於西格陵蘭中部地區,有著4200年來人類活動的歷史,見證因紐特人狩獵陸地、海洋、與隨季節遷徙的生物的生活方式,並透露氣候、航海和醫藥文化的歷史訊息。

 

 

該地也有大型的冬屋和狩獵馴鹿的證據,內含7座關鍵遺址,從西部的「Nipisat」到接近冰帽的「Aasivissuit」,展現出極地堅韌的人類文化。據丹麥媒體《The Local》報導,格陵蘭文化首長摩茲符德(Vivian Motzfeldt)稱讚UNESCO的決定是「對我們所擁有的自然美景、相關文化所做出的良善國際承認。」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