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州的可燃冰基地將於2021年落成啟用,圖為中國四川天然氣中心。(湯森路透)
中國廣州港務局2日宣布,為了實現可燃冰能源開發,廣州南沙龍穴島東北部正式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設的深海科系創新中心,台灣西南海域日前也2次挖到可燃冰,然技術不足,挖掘計劃只好暫停。
「可燃冰」號稱21世紀的新能源,未來可望能取代天然氣和石油,主要成分是甲烷,由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之下形成的結晶物質,外觀像是冰塊而遇火就會燃燒,不過各國開採可燃冰的技術尚未純熟且能源都在海床底下挖採困難,需投入大量的資金、時間及能力還未必有所發現。
【可燃冰勘採科研基地選址廣州】為實現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能源「從鑽台到灶台」的重大轉變,中國已就相關科研平台和工作基站開展實質工作。記者昨日從廣州港務局獲悉,中國可燃冰勘查與試採主力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已選址廣州南沙港區龍穴島……https://t.co/ZtNjbYRhZt pic.twitter.com/00qSVL4GZz
—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takungwenwei_hk) 2018年7月4日
目前廣州沿著海岸進行一系列的海洋地質工作,希望能在2021年達成「從鑽台走到灶台」的計畫。
目前也在當地的設置三大區域,包括工程技術中心、海底礦產實驗室、實驗測試中心、探測技術研發中心、科學計算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
台灣聯合法國的探勘團隊在台灣西南海域發掘可燃冰2次,但經濟部證實計畫確定在2018年停止,表示評估發現開採技術仍不夠,研究完全才有可能進行下一階段的計畫。
不過,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現在暫停顯得前功盡棄,之後復工也需要更多時間規劃和重新分配工作,目前確定西南海域擁有豐富的可燃冰,各國都已積極投入開發,現在放棄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