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否掌握此一良機,凝聚台美關係的「典範變遷」?(攝影:葉信菉)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不久前在美國華府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發表演說,完成詮釋台灣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對於兩岸關係的思維。
陳明通重申蔡英文務實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亦即她在就職演說中宣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並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但在這篇軟中帶硬的演說中,陳明通也利用在美國的場合,高分貝抨擊北京拒絕台灣不涉政治前提,談判恢復兩岸正常交流的呼籲,並批評北京採取不理性作為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陷入難以走出的困境。
他甚至暗諷中國欠缺民主、違反人權、監控人民、用「銳實力」(Sharp Power)輸出意識形態來影響其他國家,引發國際警惕。他強調,中華民國不可能讓渡主權交換虛幻的和平,民主台灣的2300萬人民更不可能把命運交付給對岸非民主體制決定。
陳明通已經盡其所能地向美方闡述台灣民進黨政府的立場,最重要的就是要彰顯蔡英文在處理兩岸關係的耐心與自制。這部份在現階段的華府政、媒界中,早已成為跨黨派的共識。
換言之,在美國朝野普遍認知中國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威脅之際,蔡政府安排陳明通在這個時機點上於華府發表演說,既有凸顯台灣戰略價值的用心,亦有爭取美方強力支持之用意。
比較讓外界感到好奇的是,在同一場智庫研討會發表演講的,還有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el Schriver)。薛瑞福向來被視為「友台派」,但他進入川普政府之後,甚少公開露面,乃更遑論發表看法。畢竟他現在是美國政府官員,站在捍衛美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不能有「友台」的個人私念,但他的「知台」卻能讓台灣的戰略角色,在面對中國崛起全球挑戰時刻,愈發明確地被納入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之中。
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天平中,台灣長久以來始終處於被拉鋸的過程。華府與北京各自對台海現狀有不同的定義與認知,台灣無論是中國國民黨還是民主進步黨執政,也都嚐時維持其所期待的兩岸現狀。但不容否認的是,台海現狀的動態變化與維持難度,與美中關係的競合起伏息息相關。
回溯近十年來的美中關係,即使雙邊都嚐試透過建立對話機制來化解歧見,唯中國的快速崛起,尤其是習近平掌權後,將中國從韜光養晦帶向建構「新型大國關係」與實現「中國夢」,美中關係已朝向競爭多於合作、歧異不斷擴大的新局。
過去從柯林頓到小布希,甚至再到歐巴馬,美國對中政策仍存有一絲期待,那就是透過「交往」(Engagement)政策,將中國拉進國際建制的規範,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但此一冀望從歐巴馬時代末期就已漸漸破滅,過往華府政治與智庫圈所謂「親中派」的「紅隊」聲音也不復見。
此一現象到了川普上任更形顯著。去年年底川普政府公佈國家安全報告,明確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與「修正主義強權」。川普上任之初,受到朝鮮半島危機影響,有求於習近平。但今年6月川普與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加坡進行歷史性會晤,川普自認可以自行處理平壤議題。緊接著就對北京發動一系列的貿易戰,而這場貿易戰背後更有著阻止「2025中國製造」先進科技發展的政治動機。
此外,在南海議題上,川普政府透過國防部長馬提斯6月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安全對話」的場合,強硬譴責中國違背「不在南海從事軍化」的承諾。緊接著,美軍兩艘驅逐艦就以「航行自由」之名義,通過台灣海峽。
上述種種發展,顯示美國對中關係出現其基本政策的「典範變遷」(Paradigm shift),它源自於美國關係結構性出現轉變,中國已成為美國競爭對手、甚至是未來全球領導角色的威脅。如果美中關係在本質上出現重大變化,那身處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能否掌握時機,也爭取台美關係的「典範變遷」呢?
這裡所謂台美關係的「典範變遷」並非意指一蹴可幾的進展,例如8月蔡英文出訪南美洲邦交國巴拉圭時就可以過境美國首府華盛頓,或是美國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它指涉的是台美關係全方位與戰略合作關係的提升,它是建立在台灣用務實與建設性策略維持台海現狀不被片面改變,進而讓美國得以維繫其在西太平洋戰略利益的基礎之上。
此一事實可由薛瑞福在「傳統基金會」發表的演說一見端倪。薛瑞福指出,美國有看到、也關切北京近來步步施壓台灣的作為與戰術,包括孤立台灣、阻止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奪取台灣的邦交國以及在策動一系列的軍事繞台行動。
他同時肯定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務實作為,但他特別強調兩岸未來若要談判,關鍵在於如何讓台灣有自信且有能力、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上談判桌。因此薛瑞福表示,美方有意將對台軍售正常化與常態化,這是基於美國看到中國日漸增強的威脅與台灣在安全上的需求。甚至在被問到美國是否考慮派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一事,薛瑞福強調,台海是國際海域,美國有權這麼做。
薛瑞福最新有關對台國防與安全政策的說法,加上今年以來包括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力挺台灣在美國「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中角色的說法,以及美國國會通過解除美台高層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川普更主動簽署,再再彰顯台灣在美中政、經、軍事角力中的價值提升。
有識者或許擔心川普藉由打「台灣牌」來與北京進行「交易式」的談判,但與其被動等待成為可能被交易的籌碼,台灣應該主動出擊,運用現階段美中關係「典範變遷」的時機,嚐試透過各種管道來醞釀台美關係可能的「典範變遷」,包括遊說美國國會通過更多有助保障台灣民主與台美關係的法案,或是修訂現行的「台灣關係法」,或是在既有與衍生中的美國亞太戰略架構中,主動向華府提出台灣可以參與的行動方案,強化台美在各層面的合作夥伴關係。
總之,這場在「傳統基金會」進行的研討會,背後看得到台美雙方的良好默契。過去華府曾經對陳水扁政府製造意外很不諒解,後來又對馬英九推動兩岸關係太快感到憂慮。但蔡英文迄今的作為,既讓華府感到放心和沒有意外,又不致造成台灣太過於向中國傾斜,符合美國利益。台灣更應掌握此一良機,凝聚台美關係的「典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