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 : 從扁迷、馬迷到柯粉 台灣哪個地方出錯了

李濠仲 2018年07月31日 07:02:00
達賴喇嘛說:「我們要敬拜的不是佛,而是法;我們要皈依的,是法、是道理。」政治亦復如是。(攝影:羅佳蓉)

達賴喇嘛說:「我們要敬拜的不是佛,而是法;我們要皈依的,是法、是道理。」政治亦復如是。(攝影:羅佳蓉)

《上報》日前前往達蘭撒拉專訪達賴喇嘛。系列專文其中一段提到:

 

一個在隊伍中等待祝福的小男孩,終於站到達賴喇嘛面前,他瞪大著眼睛問:

 

 「菩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拜菩薩?是為了得到幫助嗎?」 孩子的大哉問讓達賴喇嘛呵呵地笑開來:「我們要敬拜的不是佛,而是法;佛只是帶領我們認識法的導師,我們要皈依的,是法、是道理。」

 

達賴喇嘛所言,某種程度其實和近代一群倡議理性宗教者的觀念若合符節。他們儘管對上帝的存在堅信不移,卻對「感性崇拜儀式」敬而遠之,因為那可能造成宗教中的理性成分遭到全盤抹除。簡單講,沒有理性就沒有真正的信仰。

 

至於傳教者,扮演的則是宗教中那最核心要素,也就是真理和意義的傳遞媒介,本身並非不容挑戰。無論基督教或是佛教,都有同樣的探究和警示,例如佛教所說的「依法不依人」。因為「法」的本身是恆常超然,甚至可辯證的,但問題往往出在傳遞法的那個「人」,人的變異既在幽微處,影響卻很巨大,如果一味把「那個人」的所言所行當作真理且深信不悔,而不時時檢驗他和「法」內涵的現實差距,就不算是信仰,而是迷信,是個人崇拜。

 

只是,將人的理性思考融入玄妙的宗教信仰,到頭來並不算成功,也沒有真正成為五花八門宗教圈的主流。我們仍可瞧見各式各類的「高僧」、「精神導師」、「活佛」、「禪師」山頭林立,他們在信眾間依然擁有不可抗拒的玄幻魅力。

 

同樣的,個人崇拜從來就不是宗教界所獨有。威權、極權、專制的俗世政治一直以來也不遑多讓。於是不斷有人提出警告,認為「民粹」的樣貌已有老式宗教「依人不依法、偶像崇拜」的影子。尤有甚者,民粹更加不在乎細膩和精確的思考,誰能吻合當下大眾日常生活的格調和品味,誰就可能成為眾人的領袖,完全無關深奧且「不切實際」的美學觀點和政治哲學。

 

近來,我們漸漸感受到台灣社會一股氣息,就是當所有人都身處在民主、自由體制之下,從而將它當成空氣或白開水一樣理所當然,卻未必再將它視為人類社會的核心信仰。取而代之,是眼前效率、手邊方便、短視好處、忽略永續、廉售專業、薄利是圖等等功利主義掛帥的思考,並成了社會民心排序的前位。

 

誰的言行舉止最能和這些項目對上,他就很容易贏得廣大粉絲。反過來大家再一起鄙夷、輕視民主自由,只因為它存在很多盲點,但那怕是倒了洗澡水,連嬰兒也一併倒掉都無所謂。儘管這當中絕大多數人根本從沒嚐過失去民主自由的味道。

 

此外,一提到民主自由的不值,最常成為奚落對象的就是民意代表,其中或許是民代咎由自取,就像美國曾在19世紀中提議立法禁止國會議員藉由質詢勒索政府或是收賄。當時議會亂象層出不窮,政商掛勾、黑道橫行、派系林立,議會殿堂不是墮落成了各方利益的競技場,就是變成嘩眾取寵的馬戲團。在國會素質低落到的極點的一刻,還有連議長都選不出來的情況發生。

 

同樣的場景,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台灣的立法委員、地方議員,在眼前政治生態下,很難贏得正面形象,選民的肯定與否,且多半來自議員對某個人「選民服務程度」而定。

 

因而才有前不久台北市議員李慶鋒質詢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一席話:

 

李慶鋒說:

 

…你很勉強,這樣是不健康的,你一任四年、兩任八年,說不定還要問鼎總統大位,但你在演講中,若有似無把這樣的訊息傳遞給年輕的一代,然後在大學殿堂、對青年學生,甚至網路上去發射那種「議會議員都是垃圾」、很令人不耐煩、只是妨礙進步、有效率多好…這會讓健康的民主機制弱化、不是強化…

 

但接下來的一段,其實更值得我們推敲:

 

李慶鋒問柯文哲:難道你一點都不欣賞現在正在行使的、透過選票、透過民主制度給你的、有機會貢獻給北市、這個社會的機會,你這麼痛恨民主機制嗎?李慶鋒說,柯文哲沒有鼓勵民眾去鞏固民主機制、沒有鼓勵網路上喜歡柯的年輕人,說即使民主沒效率、意見不一致,但是值得珍惜…

 

李慶鋒再說,柯文哲影響的年輕朋友們,不是因為喜歡這民主制度,是因為喜歡柯這個人。顯然柯也不傾向這個(民主)價值。李慶鋒問柯文哲,是否覺得根本就不需要議會是最好的,是這樣嗎…

 

話說回來,19世紀中期一度被國會亂象搞得烏煙瘴氣的美國,終究沒有放棄「民主自由」,而後近代的美國如何轉成強大,已不言而喻,亦即當「民主自由」進入文明社會信仰層次,它反而會是民主自由亂象的真正解藥。民主出現困境,只有用更成熟的民主方式解決,自由出現亂象,也唯能以保有自由的方式面對。這是許多被稱為進步國家過去所嘗試過的成功之道,而他們的模式,早已證明那遠比極權專制型塑出的表面浮華,更符合現代社會一個常人的身心狀態。

 

從當年的「扁迷」、「馬迷」再到「柯粉」,很多時候恐怕民眾對「人」的喜好,已遠超越這個人所代表的政治信仰。偏偏,政治圈的個人崇拜和宗教領域一樣,一直以來的教訓就是告訴我們,對檯面上人物投入過多的愛憎情緒,其實有多不可靠。

 

※作者為《上報》主筆

 

【延伸閱讀】

●李濠仲專欄:不是所有卸任元首都忙著跑法院

●李濠仲專欄:多元的宗教信仰之外 還要有一致的信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