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日本屢創極端高溫,導致多人喪命。(湯森路透)
連續幾周的高溫,讓高緯度國家如日本(Japan)和加拿大(Canada)都傳出數千人死於破紀錄的高溫,人體若難以適應極端氣候,很容易出現熱衰竭症狀。
台灣夏天氣候炎熱難耐,氣溫屢創新高,找出「降溫之道」,了解身體對於高溫的警示更是重要。
若是身體出現以下幾種症狀:頭痛、暈眩、失去食慾、噁心反胃、流汗過多、痙攣、呼吸急促和嚴重脫水口渴等,應立即讓自己降溫。
中暑時體溫超過攝氏40度,須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停止流汗、人體感到炎熱但是乾燥和呼吸困難都是中暑警訊。
中暑恐導致病患失去意識和其他嚴重併發症,包括造成重要器官永久性受損,甚至死亡。容易中暑的族群包括老年人、糖尿病患、幼童和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者。
因為人體在高溫底下容易流汗,如何補足失去的水份是非常重要。身體口渴程度並非可靠指標,尿液顏色能更準確指出人體脫水程度,再感到口乾舌燥之前,就應多多補充水份。
另外,含有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是加快脫水的利尿劑。水份含量高的食物,如草莓、黃瓜、生菜、芹菜和香瓜等,可以幫助人體保存水份。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需要更多能量幫助消化,反而產生更高的體溫,也應盡量避免。
同時適當排汗也很重要。科學研究指出,食用辛辣食物和熱食可以幫助降溫。夏天若在戶外活動時,更須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因為人體在高溫底下,通常承受比平常更大的壓力,等滲透壓運動飲料可以有效幫助補水。
根據天氣正確穿衣,也是幫助人體調節體溫的關鍵。夏天一到短褲、無袖衣物紛紛出籠,但是卻反而容易曬傷,影響人體降溫能力。
避免穿著容易吸熱的深色上衣,淺色衣服可以幫助散熱,寬鬆的衣服則使空氣容易流通。
白天出門時將室內窗簾拉下,並拔掉電器插頭,放置濕毛巾等小動作,都可以盡量減低室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