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任總統後,《華郵》在網站報社名稱的下方加註了一行字:「民主在黑暗中死去」。(湯森路透)
一向與媒體——更準確地說,「自由派」媒體——關係不睦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再度與這些他口中的「假新聞製造者」槓上,而當中最激烈的戰場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莫屬。
本月25日,在CNN記者柯林斯(Kaitlan Collins)向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一系列「不受歡迎」的問題後,白宮臨時禁止該名CNN記者採訪川普總統與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後續的聯合記者會。
白宮此招一出,立刻引來美國新聞圈一片譁然,和白宮記者協會(WHCA)的譴責。但與此同時,亦有不少人開始針對CNN自川普就任總統以來集中火力的「伺候」發起檢討。
CNN一眾主播在各自播報的時段分進合擊帶入個人觀點針貶川普的現象,為CNN集結了原本分散在福斯新聞網(Fox News)以外各新聞頻道的自由派收視戶,使其收視率獲得了顯著的成長。不過這樣的操作卻與傳統新聞學所強調的「中立」、「客觀」大相徑庭。批評者認為「評論」的工作應該歸給「評論員」,主播、記者等「新聞人」不應跨越兩者間的界線。
然而,CNN的作為是否因此有失「新聞專業」並非一言兩語可以論定。在網路日益普及的現今,人們時時刻刻都能輕而易舉地取得最新、最快的資訊,各新聞機構報導的內容多數時候其實差異不大。媒體經營者為了在「流量掛帥」的時代中讓自家媒體與競爭者劃出市場區隔,勢必得在報導的時候添加一些「獨門配方」,CNN的作法就是讓旗下的人氣主播們針對播報的新聞加入主觀意見,而不再只是提供「資訊」本身。
回到川普總統的白宮與CNN記者的交鋒,掌握權力的一方是否能夠因為一名記者做她的工作(提問)而剝奪她善盡「第四權」的天職,我想答案是很明確的。白宮針對特定媒體做出報復性的反制措施,恐怕有失其高度,何況握有越多的權柄、受越多的監督,也是合情合理。即便許多提問聽在受監督者耳裡是刺痛、不討喜的。
川普對待異己媒體的態度,與歷來的保守派政治人物可謂同仇敵愾。但川普的手法與他的個性一樣不加掩飾,將與媒體的對抗提升到另一個層級,包括多次直接點名砲轟CNN、《紐約時報》等媒體機構和特定主播、記者乃至於脫口秀主持人。
美國社會面臨類似兩難的討論,不僅止於新聞領域,也出現在了美國的校園。爭議點主要落在言論自由的「邊界」。川普上任後,每每有保守派政客、學者或名嘴受邀到校園演講,都得先憋緊神經面對前來抗議的左翼學生。在去年初一場原訂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演講舉行前甚至發生了嚴重的警、民衝突。
學生發起這類阻擋仇恨言論、種族主義論調進入校園的作法,很自然地被保守派批評為戕害言論自由。特別的是,對於學生的行動,美國自由派的討論則是更為激烈。有人認為言論自由不應因人禍因主張而異;另一派則主張歧視性的言論無權受言論自由的保障。
曾經與川普總統在推特(Twitter)上打過筆戰的亞馬遜公司(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2013年收購了歷史悠久的《華盛頓郵報》。川普就任總統後,《華郵》在網站報社名稱的下方加註了一行字:「民主在黑暗中死去」(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可以說是為當前的美國,下了最好的註解。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