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清澈如鏡的歐威爾(George Orwell)說,寫作之道在於化繁為簡。「(圖片取自PAKUTASO)
收到香港大學新任校長張翔致校友的英文電郵,全文約五百字,找不到礙眼的文法錯誤。在今日的香港,這已經是「no mean feat」(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文法上正確(grammatically correct)不等於在風格上不惹人厭(stylistically inoffensive)。
新校長第一次跟校友打招呼,發出的電郵卻由奇怪句子與生硬英文寫成,反映了校長本人對風格的敏感度不足(stylistically unaware),而身邊連一支健筆也沒有。
第一段第二句:「I am very pleased to begin my role as the 16th President and Vice-Chancellor at HKU」問題出在動詞「begin」與名詞「role」不相容(incompatible),須改寫為「I am very pleased to get started in my role as....」。
這不是甚麼高深道理,而是英文語法和用法的常識,即在句子中發揮不同功能的詞類(parts of speech)必須搭配得宜。名詞與動詞的搭配稱為「Verb+Noun collocation」,不可兒戲。舉個例,寫日記的正確說法是「keep a diary」而非「write a diary」。正如在中文,我們只會說「擔當」或者「扮演」角色,而不會說「展開」或「開始」一個角色。
第一段的最後一句:「In the coming weeks and months, I will be taking the necessary time to meet and listen to you, and I wish to work closely with you」。這句子沒有明顯的文法錯誤,卻累贅到叫人不用打呵欠就直接入睡。「taking the necessary time」更可理解為無意中洩露真正想法的「佛洛依德式失言」(Freudian slip):校長覺得與各持分者會面很花時間,並視之為畏途。在這方面,中國與英國的散文大家早有共識。
文章清澈如鏡的歐威爾(George Orwell)說,寫作之道在於化繁為簡。「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告誡我們,「務去陳言」。其實囉唆是寫作的低級錯誤,作者只要稍有自知之明,在重讀自己文章的時候必會發現。校長可有重讀自己文章的習慣?
新官上任公告天下,當然不乏豪言壯語;但考慮不周的用法和含混的意思會削弱作者的權威和說服力。例如校長提到港大要在全球大學中名列前茅,「We must aggressively recruit and retain the best faculty memb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已經用了「必須」(must),「aggressively」這個有負面含義(negative connotation)的副詞是畫蛇添足。若要加強語氣,可說立於不敗之地的「must strive to」。當然,「aggressive」也可解作雄心勃勃和積極主動,但只適用於敵我分明的對壘或博弈,例如「He came out aggressively against his opponent in the first round」(他在首回合向對手主動出擊)。
校長又說要與持分者、社區和政府合作,目標是「build cohesive and sustained momentum and support」;但至於什麼是「cohesive and sustained momentum」,從字面上根本無跡可尋。「Momentum」解勢頭、動力和契機,意思很明確;但前面加上「cohesive」(有凝聚力的),卻令人摸不著頭腦。
不過是一封電郵,但最高學府的領導人若無其事地將語文這利器用成鈍器,能不令人失望嗎?(本文由《亞洲週刊》授權轉載)
※作者為《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最新的著作是《英為中用十大原則》,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