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檢重啟偵辦三中案,其中中影部分,檢方查出,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前總統馬英九,為將舊中央黨部大樓及華夏大樓一併售給長榮集團,竟在無任何鑑價基礎依據下,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見面逕行敲定價格,以低於市價包裹賣出。(畫面合成/圖片取自馬英九、張榮發基金會臉書、財團法人長榮基金會官網)
北檢重啟偵辦三中案,其中,在中影交易案部分,檢方查出,當初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前總統馬英九,為了將舊中央黨部大樓及華夏大樓一併出售給長榮集團,竟在無任何鑑價基礎及依據下,即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見面時便逕行敲定價格,以低於市價包裹賣出。曾任中影董事長的前立委蔡正元也向檢方證稱,直指中影公司股權交易單以每股65元出售,就是嚴重賤賣,而當初中投公司是設定65元後,再找鑑價公司出具股價合理性評估報告,更無疑是「先射箭再畫靶」。
根據檢方起訴書內容,前中投公司董事長張哲琛、前中投總經理汪海清與長榮集團人員在議約過程中,均以馬英九與張榮發所達成以43億元總價,包裹出售舊中央黨部大樓及華夏大樓之協議為「最高指導原則」。
長榮集團就舊中央黨部大樓及華夏大樓曾出價各25億元、18億元,但張哲琛、汪海清顧慮華夏大樓屬於中影公司資產,而中影公司資產依該公司之內部控制規定須經公開標售程序,華夏大樓價格如定為18億元,難以確保長榮集團得標,乃於無任何鑑價基礎及依據之下,為使長榮集團取得華夏大樓,逕行提高華夏大樓出售給長榮集團之價格至20億元,舊中央黨部大樓售價則相應調降至23億元,以維持馬英九與張榮發所協議該兩棟樓之總價43億元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張哲琛於去年11月29日、今年1月16日及4月25日三度應訊時均向檢方坦承,舊黨部大樓及華夏大樓一併出售的過程,馬英九均知情,也指示他儘量協助張榮發取得這兩棟大樓;而舊中央黨部大樓與華夏大樓兩棟樓的價格,實際都是他於94年底第2次陪同馬英九至張榮發辦公室時,由張榮發提出來的價格。
張哲琛還向檢方說,當時張榮發年紀很大,而馬英九則是國民黨預定於2008年參選總統候選人,以他們的高度,「會面時並不會討價還價」。而舊中央黨部大樓以23億元交易之價格,則是中投公司與長榮集團折衷協調之結果,並經馬英九最後拍板決定。
張哲琛並表示,在整個三中案的交易流程中,無論是處理中影公司或中廣公司股權交易過程,有關重大決策都會向馬英九報告;中影公司股權交易之相關內容,包括買賣價格、支付方式、不動產處分利潤分享機制等,都有向馬英九報告,並以馬的意見作為決策,「因為中投公司是國民黨百分之百持股的公司,國民黨決策當然是以黨主席的裁示為主」。
張哲琛向檢方透露,他於97年轉任銓敘部長後,仍有與張榮發會面並承諾繼續協助取得華夏大樓。舊中央黨部大樓於94年11月與95年3月22日鑑價為37億多元,限定價格為27億多元,國民黨原開價30億元,但最後以23億元賣給張榮發基金會。
時任長榮集團顧問、同時也身兼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的證人方寬銘則向檢方證稱,張榮發本來是想要買中影(文化城)當交通大學,但他陪張榮發去看之後,覺得太小了不行。後來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張榮發聽說國民黨還有幾棟樓要賣,所以就叫他去打聽。
他打聽之後,馬英九就請張哲琛拿一些資料給他轉交給張榮發看,他記得那時候就是拿舊中央黨部大樓、中央日報大樓(即華夏大樓)及中廣松江大樓等三棟大樓的土地平面圖、面積給張榮發參考,張榮發也有去現場看,看完後屬意購買中央日報大樓及舊中央黨部大樓兩棟,張榮發有意將華夏大樓蓋成30幾層樓的長榮總部。
方寬銘向檢方表示,後來張榮發與馬英九、張哲琛就在張榮發總裁辦公室會面,當天已談到兩棟大樓的價錢,中央日報大樓是20億元、黨部大樓則是23億元,他當時也有在場。
以證人身分向檢方說明的蔡正元則證稱,中影公司股權交易,單以每股65元出售,就是嚴重賤賣。他透露,當初中投公司是設定65元後,再找鑑價公司出具股價合理性評估報告,是「先射箭再畫靶」。而中影股權每股65元之計算方式,是以華夏大樓、新世界大樓、中影文化城三大不動產下限價格15億元、12億元、26億元算出,且未估入影片價值。
●關鍵原因讓他有錢卻買不到中廣 高育仁抱不平:就是不服氣!
●金溥聰扮演角色曝光 曾介入協調趙少康中廣案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