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法院備詢時被立委要求為自己打分數,結果一句「我給自己打100分」,卻引發立委驚呼。(翻攝自國防部臉書)
「你給自己的表現打幾分?」在政壇,如何替自己打分數,是官腔技能的展現,也是政治話術的能力測驗。
近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被形容是「100分部長」的國防部長馮世寬。他在立法院備詢時被立委要求為自己打分數,結果一句「我給自己打100分」,卻引發立委驚呼。事後馮解釋,分數應由「大家」來給,他會給自己100分,是想對下展現:「部長是有自信的」。
顯然,這分數不是打給立委看,而是對著他的部屬講的。
事實上,要求部會首長替自己打分數,已是立法院質詢的老哏。若搜尋立法院的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可發現,這類立委要求部會首長「自評」的質詢竟多達300多次。
既然是立院質詢的「必考題」,分數該怎麼打?政治人物自有一套應對哲學。但有趣的是,不管藍綠由誰主政、誰出任閣揆,歷任官員彷彿人手一本「官腔手冊」,答案幾乎都一個樣。
最常見的公式便是「把球丟回去」;一方面聲稱「我不便替自己打分數」,一方面則把評分的工作與「權力」歸給其他人-不是把球做給站在質詢台的立委,就是說要「留給大眾評分」。
以新政府的內閣為例,閣揆林全備詢曾說,「我想自己評分不太好,我們都會盡力而為。」交通部長賀陳旦說,「我們有沒有及格,讓別人來打分數好了。」衛福部長林奏延答,「這個分數應當留給國人來打。」台電前董事長黃重球卸任前備詢則說:「這個分數很難打,不應該由我自己打分數。」
若進一步翻看過去紀錄,歷任閣揆不少人都說過類似的話。
張俊雄說,「由我來打分數並不妥當,具體的分數還是由委員來打比較好。」游錫堃說,「我實在不方便替自己打分數,應該由社會來公評。」謝長廷說,「我們一向不為自己打分數,分數由大家來給。」劉兆玄說,「我想給自己打分數並不是很好。」江宜樺說,「我從來不替自己打分數,我覺得應該留給外界,尤其是留給民眾。」毛治國也說,「通常我大概不太給自己打分數,成績做得好壞應該是全民來公評。」
自信給分的官員不是沒有。2002年12月,時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的李振清備詢時回答,「秉著自己的良心,我絕對在80分以上。若委員有機會可以問問國外的朋友,相信他們也會肯定我對國家的貢獻。」沒想到卻換來立委猛烈砲火回擊,一一細數官員所屬業務的缺失。
這時候,「謙遜」看來幾乎是備詢官員自評時的不二準則;真要說個數字,多數也都報個介於及格邊緣的分數,或乾脆留點空間、待立委「進一步指教」。官腔「段數」更高的,則選擇技巧性迴避,立委問的是「過去表現」,官員則答之以「未來期許」;像是前新聞局長葉國興,當時便說出「我以100分來當作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回應。
然而說到底,這類的老哏質詢題,其實並無太大實質意義;政治人物不論怎麼答、給自己打幾分,重點都不在量化的數字,而在於背後的政策有無檢討之處以及如何改進。因此,出考題的立委與其花時間要官員打分數,不妨想想如何用更多數據、事實與證據來監督政府;至於答題的官員則不必再費心端出政治話術來虛應故事。讓政壇少一點官腔,多一些實事求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