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覺得可行就應該可行」,或許就是日前火車跳車悲劇發生的導因之一。(圖片取自民視新聞Youtube)
前幾日發生一起不幸悲劇,根據媒體報導,有一位男子搭乘火車時,疑似發現自己搭錯車,上了沒有停靠自己原本要下車的車站的直達車,於是,便在車行經靠近男子原本要下車的月台時,選擇直接跳車,理由極為可能是「男子以為火車行經月台時應該會放慢速度」。
遺憾的是,直達車並沒有如男子以為的,在靠近車站時放緩速度,因而當他跳下車時,不幸撞傷身亡。
或許有人看了此一個案,覺得十分荒謬而不可思議,內心覺得跳車男子未免太沒有「常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自己以為可行卻未必可行」的事情,老實說還不少。
例如,有不少消費糾紛中所謂的奧客,也常常是抱持著「自己以為可以就可以」的心態。好比說日前媒體報導,有個客人進了一家標示「貨物出門概不退換」的鞋店挑鞋,挑了一個多小時勉強挑了一雙,結帳後轉身準備離去,卻在走到門口時心生反悔,要求退貨退款。
店家出示規定表示不行,客人與店家爭執,最後還勞動警察前來調解,店家為了息事寧人最後退款了事。
再好比說,吃到飽餐廳通常會規定不可打包,食物也不能殘留太多(否則要罰錢),但卻總有一些客人不守規矩,最後被店家要求繳交額外費用時才跟店家爭辯。
其他像是覺得某某東西的銷售價格就非得是在什麼區間不可,否則就是店家無良的心態也是。
自由市場經濟,只要店家有明標價碼告知消費者,人家想賣多貴都是他的自由,端著自己的價格標準去指責別人賣太貴,未免管太寬?
又好比說,在不可以臨時停車的路段,有些駕駛人自己覺得「只是停一下、沒關係」,就逕自停車、下車去辦事,結果回來發現車上多了一張罰單,氣得跳腳大罵「我只是停一下…」。 不時聽到有正義魔人,驅趕坐博愛座的人,只因為他們覺得博愛座該如何如何?但是,博愛座本身的使用規則卻不是他們以為的如何如何…。
之所以會發生這類的「自己覺得可行就應該可行」的心理現象,不能簡單的歸類為白目或天兵,而是比較接近心理學說的「自我中心主義」,覺得世界就該繞著自己打轉,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別人也都應該認同並且接受,否則就是別人的錯。至於外部規則具體來說怎麼制定,不重要也不在乎。
人多多少少都是自我中心主義的,都不自覺地相信自己想的就是對的。只不過,經過正常社會化過程的社會人,逐漸會了解人在社會走跳,不能光只是顧著自己的感覺或需要的滿足,還有其他人的感受要顧慮,而許許多多的人要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必須要有一套約束彼此行為準則的規範,這套規範不是誰說了算,而是由專家跟對社會群體生活運作順暢為前提所制訂出來的一套法則,每個人都交出自己權力的一部份,換取社會在某個規則約束下能夠順利運作。
想要避免「自己覺得可行就應該可行」的想法孳生,進而釀成不幸事件,或成為討人厭的存在,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是避免把自己以為的「主觀感受」、「主觀經驗」、「個人意見」…不證自明的當成「客觀事實」來相信,請幫自己產生的感受或想法,尋找可以客觀證明其成立的證據,且最好有兩個以上的獨立證據,能夠支持自己的看法時,再採行。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多看別人怎麼做、怎麼說?有了想法多跟其他人聊聊,聽聽別人的意見,不要太過一意孤行,不要錯把「個人意見」當成「宇宙運轉顛撲不破的真理」來相信,也許就能見少發生讓人感到錯愕的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