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9月起,《上報》隔周推出《漂流吧!我的瑞典之旅》專欄,由目前就讀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的台大歷史系交換學生郭慧執筆,她在當地記錄瑞典及其他北歐國家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
不知道大家對瑞典的印象是什麼?來到這裡之前,我對於瑞典的認識十分薄弱。印象中的瑞典,就是天寒地凍的雪國、家具設計的先鋒、平價服飾H&M的發源地,以及「從搖籃到墳墓」都由政府買單的社會福利天堂。
而到了瑞典之後,我發現,儘管上述答案「以上皆是」;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則在於瑞典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孩子王國」。
From age 6, every child in Sweden enjoys access to free education (and lunch), regardless of gender/economic status. pic.twitter.com/G2xvBDWPzh
— Sweden.se (@swedense) 2016年9月27日
記得剛剛抵達瑞典,在阿蘭達機場(Stockholm Arlanda Airport)海關排隊等待入境時,身邊傳來了孩子們說話、玩鬧的聲音,以及嬰兒此起彼落的啼哭聲。在過去的印象中,上述這種情況,可能引來旁人的側目,或是伴隨父母大聲的喝止。
然而,等待入境的長長人龍裡,沒有人對這些「噪音來源」怒目而視,甚或指責家長「不管管自己的小孩」,而父母也只是悠然地、輕輕地哄著孩子。在暖木色調裝潢、陽光從大片玻璃窗灑落的阿蘭達機場裡,孩子們的聲音,彷彿為這幅畫面更添一股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味道。
「這邊的小孩真的好多。」站在排隊隊伍中的我,一邊默默觀察,心裡這麼想著。
Child Care Proposals: Be Like Sweden?: There may be valid criticisms of the Trump (Ivanka as much as Donald) ... https://t.co/gdNKvV2ExF
— Sweden News Links (@dlsweden) 2016年9月15日
這種「孩子王國」的情形,在離開機場、漫步街頭時,更是明顯。在瑞典街頭上,四處可見嬉鬧的孩子、肩頭扛著孩子的年輕爸爸、牽著小孩的新手媽媽,以及推著娃娃車的小夫妻。而至目前為止,我不曾見到有人因為孩子的喧嚷或奔跑而顯得煩擾,更沒有怒目相對、指指點點的路人。人們好像認為「小孩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有些人對這一切笑臉相迎,更多人則是不以為意。
這種「兒童友善」的氛圍,似乎也解釋了「小孩好多」的部分原因。「這裡的孩子很多,因為這裡的文化對孩子是友善、包容的。」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公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顯示,瑞典2015的生育率(婦女生育的子女總數)為1.88,在統計的國家內排名141。
New chart:
— Max Roser (@MaxCRoser) 2016年7月21日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Sweden: Decline of the death rate followed by a decline of the birth rate https://t.co/0FP46NlO12
乍看之下這數據並不亮眼;然而,仔細一瞧,卻會發現瑞典的生育率在歐美國家中可說是名列前茅,僅次於法國(2.08)、紐西蘭(2.04)、冰島(2.02)、愛爾蘭(1.99)和英國(1.89),更遙遙領先台灣(1.12)。
當然,瑞典的生育率,不只歸因於「兒童友善」的文化氛圍。漂亮數據的背後,其實有著更多文化、政策的支持。然而,除了最直觀的「社會福利好」之外,根據新聞網站《Wenews》報導,瑞典「性別平等」的環境、對於「婚姻以外關係」的保障,也是讓人們願意生小孩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說,提高生育率的方法,並不僅止於單純地「給補助」,從整體社會對孩子的態度、平衡家庭與工作,並讓產後婦女可以漸漸重返職場的的彈性工時、平均分攤家務的家庭環境、對於婚姻外多元關係的尊重和法律保障,各個都是漂亮數據的重要推手。
根據《經濟日報》瑞典報導,針對台灣日漸增加的老年照護壓力,斯德哥爾摩大學社工系教授雪貝哈里曾提出建議:「趕快生孩子。」
看來,如果要「趕快生孩子」,除了補助之外,借鏡瑞典政策,或許台灣還可以找出許多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