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藍綠紅一起解讀「柯文哲現象」

林青弘 2018年08月28日 07:00:00

柯文哲的政治形象不同於典型權威,他是新興而且非典型的政治權威。(攝影:李昆翰)

拜讀《上報》總主筆嘉宏兄日前於專欄的讜論《從「柯黑」到「柯粉」之路》,撇開時代力量與「柯文哲現象」的競合,從2014年到2018年將近四年期間,柯文哲若仍為台大醫師,不是政治人物,「柯文哲現象」在政治上無須討論,因為價值沒有浮現。未滿40歲甚至29歲以下年輕人對於「柯文哲現象」的高度黏著,主因依舊是「反權威」與「反藍綠」的「反傳統」精神。
 

2014年的柯文哲現象,得利於洪仲丘事件與太陽花學運,政治訴求的主軸在於「反國民黨」與「反親中權威」。「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不僅僅反射馬英九執政的過度親中,也反映舊權威體制帶來普遍性的憤怒與不滿。

 

時過境遷,如果柯文哲現象還可保存活力依舊,從「反國民黨」要蛻變成為「反藍綠」,因此,「垃圾不分藍綠」取代了「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至於柯P身為台北市長,為何不會被年輕人視為政治體系中的舊權威象徵?主因就是放眼台灣政壇,唯一且僅有柯P能夠利用網路效應徹底發揮自己的「親青」形象。

 

柯P與網紅大玩「政治」(柯P形象)與「商業」(網紅收益)的交叉置入,成功而且獲取網路流量與大眾媒體關注,全台灣甚至全地球,僅有柯P一做再做也不厭倦。
 

柯文哲現象還有一個重要助力因子,那就是「新聞文宣化」的普遍與經常。全台灣的政治人物,除柯P以外,無人擁有「柯媽」與「柯妻」的新聞效應與文宣效果。馬媽媽、蔡媽媽在世時,馬蔡皆無消費媽媽的任何操作,兩位媽媽也沒有參與任何會與政治掛勾或發生關聯的任何活動。柯媽借用媒體採訪的問與答,可以把新聞文宣化,幫助柯P化解失言影響與政治止血。佩琪醫師只需要臉書發表言論,不論有無政治意涵,無須面對媒體採訪,亦可透過政論節目討論與媒體報導,達到新聞文宣化的目的。
 

有哪個政治人物有靠爸、靠媽或靠妻的經常性文宣操作?唯有柯P經常如此,也因此建立柯P的政治形象不同於典型權威,他是新興而且非典型的政治權威。年輕人因為網路短片,看到這位新興而且非典型的阿伯把「政治綜藝化」。在柯P非典型的新政治運動下,政治的功用也有休閒娛樂,有哪位政治人物能像柯P這樣如魚得水、自然生動?
 

家裡如果有小朋友功課不好但是電玩一流,從非典型的詮釋角度來說,這類的小朋友把「電玩當工作,念書當休閒」,認真與用心的程度不改變,只是主體反置,不同於主流的傳統觀點與價值判斷。

 

年輕人對於傳統藍綠不買單,可說是失望甚至憤怒不滿,如果政治不能實現理想或解決陳腐,至少能提供娛樂,何嘗不是新的政治文宣態樣?柯P不是四年前的政治素人,他也不是傳統型的政治人物,只能說他是「政治藝人」,力行政治娛樂化的行銷效果。政治娛樂化之後,複雜的兩岸關係與統獨論述,一切都可以簡化成為「兩岸一家親」的泛泛空論。
 

支持獨立同時支持兩岸經貿交流的年輕人過半,這是「理念型建構」,不等同現實的可行性。沒有時間與心思深入了解政治與經濟的不可分割,就會誤信主權獨立、兩岸和平往來可以在「兩岸一家親」的口號下落實。當一杯咖啡都可以牽扯台獨而發起抵制與政治清查,當台灣人到大陸就業、就學都需要不同形式的「一中承諾切結書」,政治的影響無所不在,中國消滅台灣主權的初衷不變。

 

問卷題目可以簡化現實的複雜與隱藏困難,可是回到生活現實,有哪位年輕人可以確信自己在中國就學或就業時,能夠無所恐懼、毫無忌憚地喊出「我是台灣人,我支持台灣獨立」?
 

年輕人把希望投射於「柯文哲現象」,如果真能超越藍綠,帶動新政治的蓬勃發展,何有「柯粉」與「柯黑」的標籤化與鬥爭對立?如果藍綠都是垃圾,以前依賴民進黨禮讓的柯文哲是否比「垃圾」更加不如?當世大運官網一度出現「中華台北是個島」的英文簡介,信任「柯文哲現象」的年輕人,難道忘記主權論述不能模糊以對?
 

年輕人的單純與天真是美好的品行,但是,政治人物若對於政治現象與兩岸事實進行「匿、飾、增、減」,濫用年輕人美好的品行、刻意誤導年輕人的信任,簡化兩岸關係可以口號解決,這是無知的邪惡,也是邪惡的無知。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