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海珊政府施放毒氣屠殺庫德族的倖存者蘭吉達爾。(攝影:曾原信)
19日,採訪小組前往哈拉布賈(Halabja)走訪當年遭海珊政府施放毒氣迫害當地庫德族人的遺址,同時採訪當年驚恐歷經這場慘無人道毒氣攻擊慘案的倖存者。
位於伊拉克東北部的哈拉布賈佔地約1600平方公里,原屬蘇萊曼尼亞省(Silêmanî),2014年3月13日成立行省,成為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區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 KRG)目前4個行省中最後成立的。
由於哈拉布賈的地理位置鄰近伊朗,在1980年9月22日爆發的兩伊戰爭期間,當地庫德族自由鬥士(PeshMerga)支持伊朗,在伊朗的協助下從伊拉克政府手中奪下哈拉布賈。
1988年3月14日,當時兩伊戰爭(The Iran-Iraq War)已接近尾聲,伊拉克的海珊政權(Saddam Hussein)為了拿回哈拉布賈,以優勢火力猛攻當地庫德族,2日後,更在當地施放毒氣彈襲擊,造成3000餘平民死亡的悲劇。
從採訪小組住宿飯店所在的蘇萊曼尼亞省前往哈拉布賈省,時速60公里的車程約需100分鐘,途中經過多處檢查哨,翻譯解釋這是因為越來越接近伊朗,為了顧慮安全才設置。
我們發現越接近目的地,窗外景色也逐漸由略帶綠意的丘陵轉變為高大光禿的山地,與受訪者見面時已接近中午時分。
受訪者蘭吉達爾(Ranjdar Ali Saed)現年33歲,目前擔任伊拉克庫德族自治政府選舉與公投委員會哈拉布賈辦公室主委,哈拉布賈毒氣屠殺慘案發生時,蘭吉達爾年僅3歲,採訪小組隨著他的口述,回到了30年前的那天。
蘭吉達爾有4個姊姊、1個哥哥,家族世居哈拉布賈的安納布(Anab),全村共700人,在海珊政府施放毒氣前,已對當地進行長達2天的日夜轟炸。
1988年3月16日上午,安納布再度遭受伊拉克政府軍的轟炸,蘭吉達爾一家人前往防空壕躲避,在防空壕中鄰居告知蘭吉達爾的舅舅傷重,蘭吉達爾的爸爸要鄰居幫忙看顧蘭吉達爾,其餘7人在轟炸結束後前往探視舅舅。
由於蘭吉達爾當時還小,對於當天的情景已不復記憶,長大後才藉由親戚告知,當天全家人剛離開防空壕不久,伊拉克政府軍開始投放第一波毒氣彈,包括6個家人在內,蘭吉達爾家族共21人悉數罹難,年僅3歲的他頓時成了孤兒。
「爸爸當初不讓我跟去探望舅舅,我今天才有機會見到你們。」蘭吉達爾說。
根據伊斯蘭教的禮俗,人在過世後必須迅速埋葬,因此,安納布在遭受毒氣攻擊後,全村倖存者除了哭泣並彼此安慰外,還得趕緊處理為數眾多的屍體,這些屍體都是熟識的親人、朋友或長輩,「當時許多人都沒想到,歷經戰亂後是利用這個方式再見,一見面就是永別。」
在處理完死者的後事後,由於當地以及整個哈拉布賈佈滿毒氣已無法居住,在伊朗政府的協助下,許多哈拉布賈的倖存者坐上伊朗政府的直升機與客運,前往兩伊邊境的臨時收容所暫居。
Halabja graveyards are bigger than anywhere else
— Halabja Victims Society (@HalabjaJustice) 2018年6月15日
profiting from genocide was always an option for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because until now non of them fac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s
let us all act against corporations like #TUI #imchemicalweaponvictim pic.twitter.com/RFj07f2oTJ
在遷徙的過程中,得知伊朗伸出援手救助倖存者的海珊怒不可遏,再度派遣轟炸機沿著遷徙路線轟炸,「我記得車子走走停停躲避砲火,因肚子餓與驚恐,當時只能一直哭。」蘭吉達爾回憶。
再度躲過伊拉克奪命轟炸的哈拉布賈倖存者就在伊朗待了15個月餘,直到哈拉布賈屠殺慘案慢慢傳出後,1990年,飽受國際壓力的海珊才下令重建哈拉布賈。
「他下令轟炸又重建,感覺就像無故打你一巴掌然後道歉?」採訪小組詢問。
蘭吉達爾說,哈拉布賈的庫德族人追求獨立已久,加上與鄰近伊朗友好,海珊對此心生不滿已久,轟炸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有人料到海珊政府竟然使用毒氣彈。
「決定重建(哈拉布賈)可能是為了向國際社會或伊拉克國內宣示他有胸襟吧?」蘭吉達爾表示。
不過,在新的房舍落成後,哈拉布賈倖存者都不願意入住,海珊新建成的社區淪為空城。
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政府1992年7月4日宣布成立,哈拉布賈倖存者開始陸續搬回原本的家鄉進行重建,同時,來自鄰近地區的庫德族同胞一起加入,讓重建進度超前,為的就是要讓倖存者安頓。
「海珊摧毀了哈拉布賈居民原本的家,然後又重蓋了一個新的,這算什麼?」蘭吉達爾憤憤不平的說。
他認為,原本的家無可取代,哈拉布賈倖存者永遠不會接受海珊的「好意」,「我們用行動告訴伊拉克政府,那是我們的家,毒氣也趕不走。」
採訪小組透過翻譯詢問,蘭吉達爾心中對伊拉克政府或海珊有恨嗎?
蘭吉達爾指稱,海珊不只殺害他的家人,同時也殺害了其他哈拉布賈村民的家人,「怎麼可能不恨他?」但他話鋒一轉對採訪小組表示,「30年過去了,一切也都已成定局,我們現在過得很好,也向海珊證明他的暴行沒有得逞。」
根據蘭吉達爾透露,包括他在內的300餘名生還者,儘管30年來持續前往醫院進行追蹤與治療,許多長輩與朋友還是因吸入毒氣的後遺症不幸去世,另外,當年因故與親人走失的兒童中,已有3人靠著DNA鑑定結果與親屬成功相認。
採訪最後,蘭吉達爾向採訪小組表示,他在數年前曾對台灣處境進行研究,但他並沒有繼續論述,只是淡淡地說,他剛新婚3個月,未來若有下一代,一定會把告知親身經歷,讓他們了解家族遭受迫害的過去,「只是,至今我仍想不透海珊為何要這麼做。」
1988年8月20日,兩伊戰爭正式告終,KRG也在哈拉布賈興建了一座紀念館,在距離紀念館大門約100公尺處,特地設立了一座雕塑,這座由白鴿及毒氣彈組成的警世雕塑中,底座刻著「永誌不忘(We Don’t Forget)」。
(本專題入選2019年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 (文字) 類國際新聞獎)
【前進伊拉克--庫德族建國實錄】
●【庫德族建國圖輯一】等待獨立:公投失敗後的更多想像
●走訪地表最危險區域 伊拉克庫德斯坦獨立運動紀實
●數千萬人流離中東5國 庫德族人未竟的獨立長路
●獨立公投是合法手段 「庫德族被騙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