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憑什麼要蘭嶼承擔核電的代價

劉惠敏 2018年08月29日 00:00:00
蘭嶼達悟族人也遠赴凱道抗議,隨後在舞台前靜坐到晚上。(攝影:李昆翰)

蘭嶼達悟族人也遠赴凱道抗議,隨後在舞台前靜坐到晚上。(攝影:李昆翰)

近日核電爭議再起,不少擁核者宣稱核廢料放在蘭嶼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甚至指稱蘭嶼人因為補償金少了所以才抗爭。也有人認為蘭嶼人是被誤導,才害怕核廢料。種種拼湊、不實的謠言卻被以為是論點,實際上,這些網路傳播不僅是昧於歷史真相,也完全無視蘭嶼人三十幾年來所面對的不正義、不合理。筆者近年陸續整理反核運動口述歷史訪談及紀錄,從各蘭嶼受訪者及歷史資料,可以肯定的說,蘭嶼反核三十多年的歷史,是許多前人後輩流血、流淚的生命印記,不容被輕易的抹滅。

 

蘭嶼核廢料場始於「罐頭工廠」謊言

 

蘭嶼在達悟族中稱「人之島Ponso no Tao」,原是適於人居、如花之美麗的小島。在碧海藍天下騎駛蘭嶼島公路,每當我讚賞小島的美麗,總遇到不同的老人悲嘆:以前才是美。

 

蘭嶼,曾經是政府管訓罪犯的離島,重刑犯送到椰油農場勞改,政治犯送到東清村的蘭嶼勵德班。在政府的介入管理政策及漢民族商業文化入侵下,改變了達悟族(雅美族)的社會、文化。即便近年大批觀光客慕美名而來,多是短暫的消費行為,並沒有讓所有的蘭嶼人得以享有安居樂業、醫療便利及生活自在,乘船或搭機來往台灣、蘭嶼仍非常不便。四十年來,除了觀光之外,廣被人所知的蘭嶼印象,還有低階核廢料場 更多 低階核廢料是指受到輻射污染過的物質,包括(1)來自核電廠的衣物、工具、廢液、殘渣等;(2)少量來自醫療院所、農工學研的放射性廢棄物與使用過的輻射源;(3)核電廠停役後,各項拆除下來的放射性污染設施。低階核廢料也具有輻射性,需隔離靜置上百年。目前台灣尚未找到最終處置場,因此全都暫存在核電廠、核研所及蘭嶼;為了減少占用的空間,台電在核二廠、核三廠設置壓縮及焚化低階核廢料的設備。可能釋放出輻射性氣體與粉塵之疑慮釐清。,使美麗的蘭嶼籠罩著核廢之島的陰影。

                                 

1971年核一廠興建,台灣島上又陸續計畫興建三座核電廠。然而核廢料的處置直到如今仍無合理、正義的解方,找不到地區願意接受。1975年行政院核准進行「蘭嶼計畫」,也就是規劃在蘭嶼龍門設置核廢料貯存場。為什麼要放在蘭嶼?官方版的理由如下:

 

原能會強調「固化桶裝離島暫貯方式」安全性極高,因龍門地區山坡地大小適中、面積約一平方公里以上;該區東西兩端原有山嶺和島上其他地區阻隔,易於管制,且無人居住;全島人數不多,接近放射性物料人數幾乎等於零,對台灣本島國民劑量影響最輕;未來終極投海處理甚為便利。且全部採行海上運輸,因運輸而增加國民劑量或污染人類生活可能性最低。

 

大多數的核廢桶鏽蝕、暴裂,可能導致輻射粉塵外洩,第一座開蓋檢整的壕溝,裡面四千二百多桶核廢料,甚至沒有一桶是完好的。(前立委鄭麗君辦公室提供)

 

將廢棄物拋至深海,以為污染會沉在海底遠離人們生活圈,如今看來可笑,禁止海拋廢棄物的「倫敦公約」 更多聯合國1972年制定「防止傾倒廢物等物質污染海洋公約」(倫敦公約)。自1983年倫敦公約成員國大會通過一項臨時性的禁止在海上傾倒廢物條約,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停止了向海中傾倒廢物。1991年禁止核廢料海拋,1996年「倫敦公約1996年議定書」更限縮世界各國可海拋項目。,1991年禁止核廢料海拋,其後台灣海拋核廢料的計畫也只能取消。

 

台電宣稱,早已告知達悟族人核廢料貯存場設置,然而族人長輩多表示當時「真的不知道」,當年的鄉長只會族語,連中文都不會,後來地方人聽說那是罐頭工廠!蘭嶼核廢場一開始就是謊言!2017年「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的真相調查小組報告,說明居民的確事先不知情,前行政院長蔣經國、孫運璿同意動工的兩份公文,1975年決定場址,當時政府徵收土地作為國防設施的軍事用地,以機密為由對達悟族嚴格保密,只有1982年貯存場興建完成,才有國、中小校長、鄉長、民代等少數人受邀進去參觀。

 

在達悟族文化認知裡,或是他們傳統的語言中,並沒有核能、核廢,沒有一個可以遺害千百年的「東西」。當時不只是蘭嶼人不懂,台灣人所知也是有限,一直到1980年後,年輕、接受過教育的族人發現了問題,向長輩解釋,要放在他們家鄉的那種「東西」,傳統語言只有「惡靈」可以解釋,「這是毒藥,但這種毒在空氣中也在水中,讓人不痛不癢,卻會讓魚變成毒魚,在人身上就會變癌症」…「我們會死掉。我們不反,就是滅族。」

 

一地的癌症發生率、死亡率提高,的確可能來自多重因素。然而,沒有享受過任何一度核能發電的蘭嶼人,卻一再被迫接受來自台灣大島上的文化、社會生活改變,以及不受任何地區歡迎、致癌、致病疑慮的核廢料場。

 

認知核廢  反核廢運動的啟蒙

 

龍門岩,是達悟祖先初登島的聖地,如今卻由外來一桶桶號稱文明的科技垃圾標記著,成為貯存場的代稱。

 

三十多年前,蘭嶼的知識青年逐漸了解核廢料的問題。當時護送核廢料經過基隆,被地方人士阻擋,讓基隆居民有了警覺。經濟部長趙耀東居然對台灣社會說『抱一桶核廢料睡覺,比抱一個女人還安全。』」這樣荒謬的言論,至今還有人在說。

 

情治單位的監視、警方的緊迫盯人,也是蘭嶼反核廢運動所承受的實質壓力。(圖片摘自廢核平台臉書)

 

在戒嚴時期,言行都得小心,然而蘭嶼的年輕牧師開始藉由教會,青年人發起教育宣傳及抗爭行動,反對核廢料放在蘭嶼。1987年台電為了安撫達悟族對核廢貯存場的反感和拒絕,便企圖說服民代,邀請鄉代、縣議員赴日本考察,民代完全不懂核電,眾人雖知赴日考察是個幌子。起頭的年輕人阻止長輩們上機,「機場事件」開啟了蘭嶼反核廢運動的序幕。

 

情治單位的監視、警方的緊迫盯人,也是蘭嶼反核廢運動所承受的實質壓力。1987年2月20日,蘭嶼東北季風最強的季節,蘭嶼人幾乎總動員,開啟了驅逐惡靈示威遊行。為了不被殖民政府欺負,極為愛好和平的達悟人拿起盾矛,穿起戰衣,同聲驅逐外來的侵略威脅。這是他們千百年來第一次群體起而反抗、抗議威權的行動。此後多次的台北、蘭嶼當地的抗爭、陳情,1994年當地人、台電實際發現儲放10多年的核廢桶已嚴重鏽蝕、破損,引發蘭嶼人更大的不滿。1995年,原能會要求台電限期完成核廢料桶檢裝重整工程。政府打算增建第二期核廢料廠及設置國家公園的計畫,加大反抗聲浪,蘭嶼人成功地阻擋了第二期工程。

 

發現廢料桶鏽蝕之怒

 

1995年6月1日展開的「反核廢、驅逐惡靈」行動,蘭嶼老人身穿傳統戰服、手持長矛,帶領族人至輸送核廢料的龍門碼頭展開「一人一石填港」行動,阻止核廢料船上岸。自此終止運進核廢料至蘭嶼,不過在這14年來,蘭嶼接收台灣各地的低階核廢料已計10萬桶。

 

打鐵趁熱,達悟族人至監察院陳情,在台北發起「621反核廢、救蘭嶼」靜坐活動,最終促使台電公司承諾2002年底把核廢料遷出蘭嶼。1999年陳水扁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分至蘭嶼,簽署「與原住民的新夥伴關係」,同樣承諾2002年底一定將核廢遷出蘭嶼。不過政策還是陸續跳票。

 

台電承諾,四年完成檢整作業、四年遷出、五年現地恢復原狀。拖了10多年,台電終於在2007年底開始蘭嶼核廢儲存場的「檢整」作業 更多 2007年12月起,台電公司委託永樂國際公司,開始對貯存在蘭嶼的核廢料進行「檢整」作業。,將儲存的核廢料桶逐一檢查、依破損情形修補或重新裝桶。修補包括對鏽蝕的鐵桶進行除鏽、補漆、防鏽,並將破損的鐵桶中的核廢料,重新裝到鍍鋅鋼材製的重型容器中,已經破碎的核廢料,則需要重新固化,再裝入新的鍍鋅鐵桶中。實際上,低階核廢料的輻射威脅要好幾次的半衰期 更多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例如,鈾-238的半衰期為45億年,至少放置三百年才不再有風險,但即使保存良好的鍍鋅鐵桶恐怕也無法超過40年。

 

檢整過程中,發現大多核廢桶鏽蝕、暴裂,可能導致輻射粉塵外洩,第一座開蓋檢整的壕溝,裡面四千二百多桶核廢料,甚至沒有一桶是完好的。台電缺乏核廢料檢整經驗,又急著趕工,未依照完整輻防標準流程進行,檢整工人提供的照片卻顯示,許多被分類為「破損」的核廢料桶,實際上已經毀損的非常嚴重,其中許多疑似偷工減料的狀況,例如核廢檢整的處理中心根本沒有充分的負壓、隔絕,不只廠房內的輻射粉塵散發,甚至將核廢料桶直接放置在戶外露天處。造成檢整工人暴露在危險中,並造成輻射外洩。

 

新聞報導露出的照片、影片,都可以看得出檢整作業漏洞百出,工人經常需要近距離處理核廢料,甚至徒手處理,照片裡的工人所穿的「防輻衣」,只是一層普通不織布的材質,並不能防止直接輻射,只能夠防止粉塵。現場工人曾表示,工作時通常沒有真的配帶偵測輻射量的劑量計,工人暴露在輻射風險中,也可能使輻射粉塵隨著工人的進出而擴散出去。

 

2011年,中研院研究員扈治安在台電的委託報告中指出輻射外洩問題,蘭嶼島上多處有人工核種鈷60和銫137汙染,蘭嶼貯存場南端的潮間帶偵測到放射性物質鈷60,顯示檢整過程確實造成輻射外洩。這兩年儲存場出海口藻類沉積物,輻射數值比核三廠還高。 更多之前中研院研究員扈治安在台電委託的調查報告,在貯存場南端潮間帶偵測出放射性物質鈷60及銫137,池國泰說,銫137是因為核子試爆的關係,這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與貯存場無關,至於鈷60則確實是在檢整的過程裡洩漏出去的

 

 

回饋金?分化離間與謊言

 

台電在2001年首次以回饋金名義,將兩億兩千萬匯入蘭嶼鄉公所。儘管,達悟族人得到了一些「賠償」,但卻也擊破了反核廢的團結力量,有些人因此認為「核廢在蘭嶼沒什麼不好」,「已經習慣了」。分化耳語在當地居民間流傳。

 

回饋金是分化離間在地的惡劣措施,媒體大肆報導蘭嶼人的回饋金,大家領了「大紅包」,不僅扭曲了族人的價值觀,以為是一種施惠,更沒有看到蘭嶼付出的健康和環境風險代價。事實上三年一次發放的回饋金,平均來看,其實一個人六年來一天只領到五十元,連一個便當都不到。

 

外傳蘭嶼人電費免費、用電浪費的謠言,多來自偏頗的報導,也一直是對當地不小的傷害及誤解。事實上,《離島建設條例》中規定,台電對蘭嶼自用住宅用電是採免費補貼,但營業用電仍須繳電費,絕非全部免費。(島上也有不少自建屋,因沒建築執照、門牌,雖可申請用電、但只能申請臨時用電,電費反而較高)台電也曾說明每年補貼蘭嶼住宅用電免費金額約兩千萬元,補貼不算太大,因台電每年的政策性用電補貼或補助就達上百億元。

 

蘭嶼人老老少少為了家鄉土地、為了反核廢,在艱難的交通、生活、聯繫組織奔波辛勞。(攝影:李昆翰)

 

一個才四千多人的島嶼,住戶也八百多戶,地方媒體問台電得知,蘭嶼第一用電量大的是蘭嶼衛生所,再來是機場,根本都不是住家用電。部份媒體報導不實。很多民宿因為沒法登記成營業場所,所以等同住家用電,民宿為了要迎合外來客人必須吹冷氣的習慣,所以要大量空調。而很多蘭嶼人住在傳統家屋裡面,根本只有一盞日光燈,很多家裡連冰箱和冷氣都沒有。

 

免費的確讓不少蘭嶼人、觀光客習於不省電。然而,不少蘭嶼代表多次公開喊話,「我們寧願繳電費、不要核廢料」!蘭嶼反核廢的星火不斷,接續的抗爭、行動反映在反核廢的不同戰場。

 

台灣政黨輪替再輪替,2016年新任的總統蔡英文於8月1日「向原住民族道歉」,針對蘭嶼核廢料部分的原文為「針對核廢料儲存在蘭嶼的相關決策經過,提出真相調查報告。如今,核廢料仍在。政府所提出的「蘭嶼居民健康檢查專案捐助計畫」,蘭嶼人認為不應以捐助之名美化,而是應該改成「蘭嶼居民核廢料污染之健康檢查專案補償計畫」。事實上要釐清是否有輻射污染致病、致癌的疑慮,不論是從醫學公衛角度,或是政府實質道歉的角度,都應該要做的是針對居民、工人的長期追蹤檢查,決不是一次性的健檢就可以做到的。當然更不是過去台電欺瞞居民的方式,邀請蘭嶼人到核三廠一遊,告訴他們經過核三廠大門輻射檢測沒事,就是代表健康沒問題。

 

在這不算短的三十多年歲月裡,蘭嶼人老老少少為了家鄉土地、為了反核廢,在艱難的交通、生活、聯繫組織奔波辛勞,然而在不對等的情勢下,蘭嶼反核廢運動未能得到完全的勝利,台灣人只知用核電,不願接受核廢的自私,更不免讓愈來愈多當地人失望、灰心,或甚至不期待成功。核廢料不過暫時存放在蘭嶼,卻一存三十年,官方承認應該遷出卻束手無策,不論自然條件、官方程序、土地權利上都是不正義的,長期為了台灣承擔核電的沈重代價,台灣社會力圖補償與遷出都還來不及,若仍散佈似是而非的謠言、污衊蘭嶼人的言論,不免顯得「低階」!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蘭嶼 核廢料 反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