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被網路次文化高度主宰,它所帶來的主要結果就是,人們的話語失去了指涉的意圖。(湯森路透)
曾經,我是指在網路的時代到來之前,詞與物,地圖與國土,飛機模型與真實飛機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映射關係。我們只需要具備一點點相關經驗,便可以輕鬆得知,這些事物究竟在模仿哪一種真實。
但在那個,擴散向全世界的網路場域中,模擬和實體之間曾經確定的,穩固的關係在一些地方發生了斷裂——實體不復存在;模擬則失去實體的座標,陷入無止境的交換,生產與流通。
舉例來說,一篇QQ空間裡的文章,一個微信群,一個知乎帳號,魔獸世界裡術士召喚出了一個地獄火,它們的實質都是些什麼?
一個遊戲中的地獄火的本質或許可以是:電腦螢幕上反射出的光線?電腦內部的某些電流活動?遊戲伺服器裡的資料?
在我們的認知中,這些「真實」似乎很難同一個地獄火的形象聯繫起來,因為地獄火在我們心中的概念已經徹底脫離了真實的參照,或者說這個模擬誕生伊始便無所謂什麼「真實」—並不存在這樣一個,現實中自明的地獄火實體,它本來就只是遊戲公司構建出的一個純粹的虛擬符號。
完全脫離實體的,符號的邏輯,這就是網路的運作模式。
因此更進一步可知,社交帳號也難再對應現實中的個體,在網路上,男人可以類比出女人,窮人可以模擬出富人,社交帳號和人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受到一定的消解。
甚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社交帳號和人的關係遭到徹底的破壞,這時作為「人的模擬」的社交帳號就失去真實座標—社交帳號已經無法再對應真實存在的人,它已經淪為符號,並陷入無止境的交換與流通,有時它甚至會通貨膨脹—比如我就曾經花五塊錢給我的百度ID買了一萬個僵屍粉。
隨著模擬和實體對應關係的不斷消解,模擬也就以更高的頻率在網路上隨意流動,將它們內在的邏輯四處散播。
這或許就是網路為我們生活帶來的第一個改變—它逐漸生產出了一個不再以真實和真理為經緯的,新的公共空間。
由以上可知,網路是一個不再以真實和真理為經緯的,新的公共空間。
因此,當人們來到網路,一切社會形象形同烏有,一切現實權力成為失效,一切真實的存在均被抹成白板,然而,ID卻依舊嚴肅地指稱著這人的主體。
ID構建了人們在網路上新的形象,而在很多次文化圈子裡,ID這一形象的存在和話語,很難指認,依託這人的實體社會權力與社會關係。
所以,ID起初只是一個空白的殼子,但它所代表的,新的人格形象,卻會迅速在其所在的環境中生成,並逐漸被這一文化系統中,各種各樣約定俗成的契約關係塞滿。
這就意味著,借助一個部分超脫於現實的,人們在網路上形成的新形象,一種更高效,更精密的網路統治技術,可以更迅速地乘虛而入,霸佔人的主體和人格。
比如,黑界作為一個追求罵人技術的次文化範圍,就借助此類技術,將一個完全同質化的狀況,強加給它的每一個受眾。
如果你對黑界這一次文化群體有所瞭解,就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每一個黑界人ID形象的邏輯,說話和思考問題的形式,乃至於遇到突發狀況的下意識反應,都是完全一致的。
每一個黑界人,其實都不是人,而是被黑界文化製造的,簡單線性的強迫症回饋機制。
這種人格製造,並不單單只在網路上,對次文化圈子裡的人進行高度控制,它製造的新的人格,也會被人們帶到現實生活中。
比如一位黑界人,在現實中不小心被人踩了一腳,他下意識的心理活動,也一定是完全迥異于普羅大眾,而同質于黑界的思維模式。
這就說明,因網路而產生的,新的控制技術可以說極為高效,精密。次文化圈子會以最快的速度,為其每一個新收編的受眾,製造一個新的機械化人格結構。
不同於傳統控制技術在地域符號上的差異,次文化圈子們從網路中蔓延而來,試圖將自己作為一個同質化的統一體強加給全世界。
人格被次文化高度主宰,它所帶來的主要結果就是,人們的話語失去了指涉的意圖。
語言已經不再是被說出來的,它現在是一種生成,一種被看,一種為了被場景容納,而存在的邏輯—在次文化圈子裡,人們說話不再是為了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意圖,而是要苦心孤詣地讓自己的話語被次文化圈子容納,讓自己的話語成為這個圈子裡面的景觀。
正如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總是伴隨鮮血,同樣每一個次文化圈子裡,景觀原始積累的過程都是相當殘酷血腥的,它總是伴隨著無數主體的失落,痛苦,抑鬱症情結和被侵淩。
比如黑界人會希望獲得理由,並完成對黑界之外一切主體的攻擊,嗶站的活躍用戶也總是反對抖音和快手。他者即地獄,生活在同質化統一體裡面的人,根本沒有能力接受外界的多元存在,其思維和愛欲受潛意識中霸權主義的支配,也是可以想見的。
同時在次文化圈子中,成為景觀也並非易事,比如膜蛤文化裡,見人就沖上去宣傳苟利國家只會被人當成睿智。想成為景觀,你就必須具有聯繫能力和展開能力,以及對素材的處理技術,因此你需要尋找被攻擊的主體,在符號斷裂的地方,新的聯繫與展開才能成為可能。
最終,借助小圈子中的黑話,借助對他者的攻擊,人們合理合法地在公共空間展示自身話語的能力和技術,並借此將真實世界和其它網路文化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收編成景觀,一切異質化的存在都成為人們展示侵淩技術的契機和平臺。
因此,請攻擊對方的話語,娛樂他者的行為,當然,這一過程裡,你還必須把握好自己分寸,讓它很符合流行文化的審美情趣。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都是在更深層次的意識結構中完成的,所以,毫無自我反思能力的木頭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思想的異化和扭曲,預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黑界人和嗶站使用者依然會在網路空間上,洋洋自得地炫耀著自己刻奇而僵死的人格結構。
因此,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在網路上,人們日常生活的許多前提性假設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來自:更多的資訊,新的資訊傳播形式,媒體和虛幻的模擬。
同時,借助普羅大眾被網路系統高度結構化的人格和潛意識,網路文化的邏輯和理念逐漸滲透向現實世界—此時,真實的生活便不再單純是一些傳統的景觀事物(旅行風景,穿衣樣式),而是一種可以在網路上安放的遊記,賣家秀等「模擬現實」。
以下事物便是很好的例子:兩性生活雜誌,人際關係手冊,有關居家,旅遊,或者穿衣的攻略,它們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教導我們兩性生活的理想行為,人際交往的理想模式,有關居家,旅遊,穿衣的理想狀態。
它們把人原本無組織結構的生活環境「模型化」了,就好像我們的生活正在越來越變得像一場直播,或者真人秀似的。
比如直播死馬,就是網路邏輯覆蓋生活邏輯的體現。
哲學家鮑德里亞曾堅稱海灣(波灣)戰爭從未發生,因為這場戰爭的實質不過是一次視覺的消費奇觀,所有的新聞報導,人們從導彈瞄準鏡中看到的景象,交戰雙方通過媒體發佈的消息,都更像是一個戰爭的電子遊戲,真正的暴力和慘烈完全被「模擬」所覆蓋了。
「那不是一場真正的戰爭,而是一場似乎是戰爭的殘酷化妝舞會。」
她的母愛是否真的死掉了?
如果鮑德里亞在世,他或許會回答:「從未。」
不過,網路的符號世界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由它自身產生的矛盾—為了擴張,網路大量地生產和再生產著自我符號與其受眾的人格,但這也導致,它所創造的事物陷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個過程中,它們的意義遭到了破壞和消解,只剩下毫無價值的,無所指涉的,純粹的廢話。
比如膜蛤,如今它除了尋找要素,製造聯繫與展現之外,其本身的話語,已經無法表達出任何實質性內容了—面對膜蛤,淫夢,抖音,快手,哲學,面對無處不在的次文化資訊,各種網路媒介近乎無窮的煽動和教唆,要求人們去瞭解、使用、習慣、感到幽默或參加活動,人們不厭其煩,卻已經在厭倦中習慣了這些資訊介入環境。
他們對所有的資訊一掃而過,甚至不會思考「這條內容到底在表達什麼」。於是,大眾成為了一個沉默的集體,一切教唆和蠱惑的意義均內爆於其中,就好像被黑洞吞噬了似的。
所有次文化圈子裡流出的語言,全部變成了生活最表層的無意識幻象之流,而大眾也早已習慣了被它們高度改造的自身快感結構,心甘情願地浸泡在空虛,乏味和無窮無盡無意義的垃圾資訊裡。
在這種情況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召喚一個人類的實體,以自殘的形式,徹底摧毀他身上覆蓋著的無數模擬。
因為人的體內是血腥殘忍的,它令人感到不適,因此模擬並不可能真正深入人的內裡。
複製一段劉司墨教授的文本:
實在界是被象徵秩序所隔離的不可描述的終極真相和原初存在狀態。主體幻想它自身在被整合進象徵界之前,具有一種前語言的、無範疇仲介的整全的存在狀態,但這種狀態根本無法被已經象徵化了的主體所回憶和感知,它只能借由從象徵秩序中感受到的某種不一致來把握到實在界的存在。
它可以把握為某種不可能實現的終極真實,但由於人永遠都處於象徵秩序中而無法逃脫,這種終極真實就從來都不會以積極的、實體化的方式顯現出來,而總是顯現為象徵秩序本身的扭曲和無能。物的實體就是象徵秩序因自身扭曲不得不投射出來的可怕客體。
因此,當一切現實都已經成為虛假,模擬和無意義,在直播中,你能做的唯一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或許就是記錄下人體的自殘與死亡,就像快手裡生吞活魚的老農民一樣。
畢竟這樣做還尚且能召喚出了一具真實的身體,而不是馮提莫的身體。後者只是一具符號構建的模擬模型,和人這種生物沒什麼關係。
不過即使如此,這個人把自己親媽已死的事實發到網上直播,也並不一定會火,或許最終也只是在鋪天蓋地的幻象流動裡,激起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水花罷了。
※作者為網路編輯/自由撰稿人/現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