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不耕作,竟在海裡工作? 台灣國寶級文化資產—海牛運蚵

張凱婷 2018年08月30日 13:00:00
彰化芳苑鄉具有獨特的海牛運蚵文化。(攝影:張凱婷)

彰化芳苑鄉具有獨特的海牛運蚵文化。(攝影:張凱婷)

位於彰化的芳苑鄉,成為全台灣唯一,牛在海裡工作的村莊。當地不僅擁有廣闊的潮間帶,也盛產牡蠣、環文蛤(俗稱赤嘴仔),早期為了提升運送牡蠣的方便性和效率,蚵農把原本在農田裡耕作的牛轉為海上運蚵,因而將這些牛稱為「海牛」。同時也是彰化縣第一個以產業方式,登上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全台僅剩九隻海牛,未來十年恐怕成為絕響….

 

成牛的體力可載六個成人遊客。(攝影:張凱婷)

 

載著遊客的海牛與號稱全台灣最大的媽祖廟-普天宮。(攝影:張凱婷)

 

民國五、六十年為彰化芳苑牡蠣產業全盛時期,預估有三~五百多頭牛從事海上工作,由於機械化的發展,牛的需求漸漸降低,生存不易之際,農民逐漸將此產業轉為觀光發展,當地居民李一長表示:「早期我們的牛很辛苦,不僅要去農田耕作,同時也要到海上幫忙運蚵,要訓練一頭牛做這些事,需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有些牛因為野性太強,一輩子都無法訓練成功。」

 

當地居民:李一長騎著運蚵的鐵牛車。(攝影:張凱婷)

 

 芳苑沿岸蚵田與全台最大媽祖廟普天宮。(攝影:張凱婷)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在清朝時期為全台五大重要商港,「番挖」則是今日的彰化芳苑、王功地區。附近沿海因漲退潮變化大,為了因應此狀況,當地採水平式養蚵,與南部的垂直式養殖有所不同;牡蠣接受長期日照之下,肉質口感良好,但生長時間則比其他產區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產量也相對較少。

 

蚵農正往返運送牡蠣,純樸場景與背後仍在建設的西濱快速道路形成強烈對比。(攝影:張凱婷)

 

當地珍珠蚵的生長時期為一年半,口感絕佳,廣受遊客喜愛。(攝影:張凱婷)

 

當地漁民正撒網捕撈魚群。(攝影:張凱婷)

 

許多遊客攜幼前往當地,體驗海牛耕蚵田文化。(攝影:張凱婷)

 

台灣許多鄉鎮會發生的問題:人口外流。早期芳苑地區,部分年輕人無法接受半農半漁的艱苦生活,紛紛離鄉發展,其中至五分埔做成衣批發和紡織工廠等相關工作的人數最多;找無伴侶的男性,則選擇跨國婚姻,但新住民到台灣的適應問題又是一大挑戰,外移人數漸增,只剩下老年人留在此地,甚至七、八十歲的居民仍持續從事農作、漁捕。

 

根據彰化縣民政處調查,芳苑鄉的老年人口數已達到『超高齡化社會』。為了減少人口外流日趨嚴重的數量,當地積極推動觀光產業,可望吸引年輕人回流,同時守住瀕臨消失的海牛運蚵文化,喚起大家對台灣在地的文化認同。

 

八十多歲的蚵農與十七歲的海牛-小白。(攝影:張凱婷)

 

全台僅剩九隻海牛,已成為台灣國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攝影:張凱婷)

 

彰化芳苑海牛採蚵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盼申請通過。(攝影:張凱婷)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藝文、閱讀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藝文、閱讀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