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項立剛發表「不看新聞聯播的一般是下等人」言論,引發高度爭議。(圖片擷取自Youtube CCTV)
前不久,中國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兼職教授項立剛發表了「不看新聞聯播的一般是下等人」的言論,並在微博中稱,「不看新聞聯播的下等人,他們是不需要知道天下大事,他們也不會做大事,做大事的人在中國得看新聞聯播」。此言一出想當然耳招熱議和責駡,人們紛紛想起上年低端人口的稱呼,有說道看來在天朝只能在做豬和做「下等人」之間選擇了。
此教授的言論固然嘩眾取寵,但筆者記得直到幾年前,廣東南方系列電視台晚上七點正是不用放新聞聯播的,粵語播音(全國獨有)加上一些稍能起了地方議政監督的節目,更加重要的是廣東很多地帶都能接受到香港電視台(以無線為主),縱使有遮罩刪減,也無怪乎一些廣東人覺得他們和內陸大部分地區只能晚晚被逼看新聞聯播的人不同。
而言論被重重收緊的今天,就如南方系媒體的沒落,變質,歸正一樣,南方系電視台亦不可避免,那麼廣東地區的有識之士不想看新聞聯播怎麼辦呢,看香港無線新聞台?不知是否有觀眾做過一個小小的對比調查,即今日的無線新聞是否在中國大陸播出時被遮罩的大大減少了。而筆者前段時間有空看了幾輯無線拍的關於大灣區城市介紹的紀錄片,全是為政策服務的宣傳,港人稱其CCTVB實無半點冤枉。
被內地資本收購及入侵後,無線迅速染紅,新聞報導和評論節目越來越偏頗政府和建制派,早在幾年前CCTVB已是港人的戲稱。不過在中國大陸,人們關注無線更多的可能是其製作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水準越發追不及內地,對於生活在廣東一帶有幸接收到無線的人們來說,或許類似最近介紹大灣區的節目,令他們開始切實感受到中港真的快完全融合了。
對當中某些有識之士來講,或許聽聞過香港的傳媒生態近來備受壓抑,傳統紙媒不是被收購(如清末曾資助過孫中山革命的南華早報,幾年前已被馬雲收購,並說明其報往後要負起宣傳好中國形象的作用)就是立場越加親中,坊間說法目前香港只剩一張蘋果加半張明報,而今日可謂目睹了香港的死亡過程。如果有一天,無線改名大灣區電視台,在所謂的大灣區內任看無刪減,一點兒也不奇怪。
看到這裡,香港的讀者或許認為筆者多慮了,畢竟他們已習慣了大台,公共傳媒於某些問題面前的沉默,幸好籍著網路科技帶來的的方便,今天他們有網台。筆者上周在Youtube上看了香港網台D100,謎米,城寨三台就評論近來大話題中美貿易戰所作的聯播節目,裡面有對全球化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歷史回顧,近四五十年來中美關係的評析,以及吳明德教授針對目前中國是否會支爆(支那爆炸,部分港人對中國經濟崩潰的謔稱)所做的各方面客觀解讀。
筆者與許多香港觀眾一般,聽得耳油將出,意猶未盡,用中國大陸一老套片語「思想的盛筵」形容再合適不過。應知道,在傳統媒體嚴重赤化背景下,與其同親中親建制陣營的喉舌打成本高昂如燒錢的陣地戰,不如轉戰低門欄靈活許多的網台,利用香港目前尚存的言論自由,在Youtube上建立一些頻道,自創節目,凝聚一群忠實觀眾以致一股政治力量。
如今香港的網台林立,一般每個台都以每週評論其時政的重頭戲為軸,輔以人物採訪,介紹如電影,音樂,旅遊,歷史,哲學,科玄等各類文化及講解馬經股票等實用資訊的節目,百花齊放,雖然收費模式尚未穩定,大多還以觀眾自願捐助維持運作,但能者居之的誘因已令一些時事評論者脫穎而出,更顯無線霸占公共大氣電波而不思進取的無恥。
上述三台聯播中的劉細良先生和吳明德教授便是如今香港時事評論界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前者熟讀歷史,曾擔任過政府中央政策組智囊,對香港時政和中共的結構及對港策略如數家珍,並且往往經他港式在地化語言的條理再闡釋,每週的節目都可謂達到了一次政治棟篤笑的效果;後者精通對中國的政經分析,每每強調中國只有九千萬人(黨員),如何應付貿易戰及經濟衰退,不過如何把惡果轉移到這九千萬既得利益者外的奴隸身上罷了,客觀察看和一針見血並有。
當然,這類新型媒體的最大問題往往是與民粹並行,當香港傳統泛民主派與新興本土派因理念而產生不和及人身攻擊時,往往網台亦變成提供一個為無謂的私怨紛爭發聲的平台,當表達立場成為新聞評論最著重點,香港網台的生態亦有失去多元,理性的擔憂,不斷內鬥撕裂便是剩下的可能。像上星期香港三網台的聯播,就起到了一次純以分析和觀點交流的啟蒙示範,難能可貴。
筆者從Youtube上的觀眾留言可見,不少中國大陸的人士也會翻牆觀看此類節目並有受感發。儘管今日海外也有不少評論中國時事的Youtuber(例如文昭,中文界時事評論最多人收聽),但若論規模規範,對北望神州保持的熱度,還有特別是就有趣可觀性這一點而論,香港依然是China Watch的重鎮,而對抗著被染紅的主流傳媒,這種遊擊戰式網台時事評論文化也許可不斷輸出(需加上字幕),成為新冷戰下香港新優勢所在,畢竟這也是香港人剩下可自救的不多選擇之一了。
※作者為中國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