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人士推動台獨公投時,不能漠視與輕忽美國因素。(美聯社)
前總統陳水扁談及台獨公投應對中國外交戰之個人想法,日本《產經新聞》在5日以頭版新聞特別報導。此篇報導除了「台獨公投」值得關注外,《產經新聞》也同時標注阿扁前總統涉犯貪污罪以及保外就醫的事實。如果阿扁前總統想藉此國際新聞報導匯集政治勢力,定要思量負面影響為何。由於美中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在美中俄三強鼎立的國際格局下,台獨公投未必是台灣現下最適當與最有利的選擇。
Simon Winchester於2016年10月出版《Pacific: Silicon Chips and Surfboards, Coral Reefs and Atom Bombs, Brutal Dictators and Fading Empires》(2017年6月中文版《不平靜的太平洋:大航海時代的權力競技場,牽動人類命運的海洋史》),此書第十章「雙雄爭霸」揭露中國重視海權的戰略與戰術配置。中國早已準備對抗美國,海權的維護與聲索,就是中美雙雄爭霸的平台。南海將從「南中國海」演變成為「南方的中國海」,永興島、赤瓜島、永暑島等島嶼或礁岩的填海造陸、兵工設施、跑道等等硬體與建築,充分顯示中國要把南海納入領海的企圖與野心。
川普總統的貿易戰,絕對不是僅僅著眼於貿易逆差的改善而已。以「第一島鏈」來說,對美國而言是圍堵中國向太平洋東進入侵的防線,然對中國而言,卻是拓展海權的新領海界線。從中國軍艦軍機圍繞台灣、突破宮古海峽的實際行動來看,足以證明中國海權的拓展野心已經轉化成為實際的軍事力量演練。從這些具體事實回過頭來看看台獨公投,很明顯地,台灣的主權能夠聲索到何種境界,要看美國與中國博弈對戰的進程與結果而定。日前俄羅斯28艘軍艦大規模通過庫頁島與北海道之間的宗谷海峽,足見俄羅斯對於美中貿易戰的外溢效果,也就是太平洋與南海的海權爭霸,俄羅斯也趁機表現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個別關注。
俄羅斯不可能在海權聲索上保持沉默與旁觀,高緯度的俄羅斯,出海就是一大片北極冰洋,這不符合強權的海權需求。往後太平洋這塊海權聲索競爭場域,勢必會有俄羅斯的角色。美國不願意其他強權瓜分太平洋的海權,源自馬歇爾的「空海一體戰術」迄今仍然影響美國,歐巴馬與川普兩位總統在海權維護的策略上大同小異,樞紐計畫、再平衡計畫或JAM-GC(the 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都是美國對於太平洋海權的新政策。為了壓抑中國在南海的擴權,美國也重新檢視越南、菲律賓、印度、澳洲的戰略重要性。
有了上述的國際格局與國際視野,台灣主權能否突破「一中原則」的框架,主要關鍵動力還得端視美國的態度。如果有朝一日,美國認定改變「一中政策」比較符合美國利益,台灣的主權有可能透過美台正式邦交進而實現。美國友台議員最近推動《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TAIPEI Act),對於川普政府而言,無異是增加美中貿易戰的外交與政治工具。如果樂觀期待,可以正面看待此項法案的通過與簽署。
直白講,美國的友台法案或「一中政策」的改變,相比台獨公投更有力量對抗中國的外交戰與政治干擾。這是獨派人士推動台獨公投時,不能漠視與輕忽的美國因素。台獨公投不能邊際效益遞減甚至轉為負,不公投而能達成台灣主權提升的手段,更有利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朝向和平演變。台獨若急躁使用民主方式對決中國的霸凌與欺壓,如果適得其反,恐將引來中國以軍事武力進犯台灣的正當性,促成台海戰爭。
國防安全研究院若能以「基本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為效法典範,對於台海兩岸的長治久安如何實現,將有更具體與健全的評估、模擬、應對、規劃與因應。台灣位於中國這個崛起強權的鄰近位置,先天上已有安全保障的必要與防範。
阿扁前總統為了個人政治利益而提議台獨公投,顯然沒有整體考量美中俄的國際格局,也疏忽國際強權在太平洋海權聲索的策略與互動。台獨不能心急,國家認同也需要時間共同融合。蔡總統與民進黨現下的考驗還是在於執政權如何穩固,執政權要能穩固,在民主國家的體制下,只能向選民爭取選票支持與政績信任。台獨公投不是優先要務,阿扁的台獨物語不能危害台灣整體利益,更不能損害台灣人民的未來希望。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