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憲?加稅?安倍連任黨總裁後的窘局

黃樂祈 2018年09月11日 00:02:00
連任的安倍能否在政策上作出突破,令人存疑。(湯森路透)

連任的安倍能否在政策上作出突破,令人存疑。(湯森路透)

日本近日天災頻頻,執政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拉票活動暫停了數日。即或如此,安倍晉三勝出幾近毫無懸念。對手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除了自己在2015年創立的派閥水月會(20人)之外,可以拉攏的黨員著實不多。反觀安倍,所屬的清和政策研究會在人數上已有絕對優勢(94人),再加上副總理麻生太郎上年創立的志公會(59人),以及現任幹事長二階俊博所屬的志師會(44人),在基本盤上已力壓石破茂。安倍要取得其他派閥、黨員支持,易如反掌。於是,在這種未選已知結果的氛圍下,外界自然覺得鞏固相位後的安倍能有條件借加稅以舒緩國庫的壓力,並為修憲謀下最後一步棋。然而,連任的安倍能否在政策上作出突破,誠然存疑。

 

外強中乾的執政黨

 

的確,縱觀當今的在野黨,力量都不足以在議會上有效制衡自民黨,但反過來,執政黨亦不見得可以為所欲為。簡易而言,民眾支持自民黨並非源於它的表現很好,只是在野黨的工作更加慘不忍睹。

 

自民黨與最大在野立憲民主黨在上年10月眾議院選舉後的民調支持度明顯有不少距離。(資料來源:朝日電視台,圖表整理:黃樂祈)

 

兩年前,小池百合子在東京都知事選舉時一鳴驚人,更曾令人幻想過日本會否出現首位女首相。不過,小池在上年籌組的希望之黨卻醜態連連,致使在眾議院選舉慘遭滑鐵盧,而過程中讓民眾覺得純粹投機的政客在今年又另組國民黨(民進黨+希望之黨),其支持度極低實屬意料中事。然而,「小池旋風」卻反映了羣眾對自民黨的愛戴並非想像中堅厚。安倍明顯在其中嗅到焦味,在態度和政策上顯然有所調整,討論修憲變得更為保守,而加徵消費稅的實施日子也一再延遲。

 

加徵消費稅和修憲顯然是安倍的改革大計,但無獨有偶,兩者都需要穩定的民意支持度才可能推行。就這點,安倍並沒有太多底牌。2015年夏,縱使民意反對聲居多,甚至出現日本近年少數參與者超過十萬的示威,安倍仍成功在議會通過擴大自衛隊權限的《和平安全法制》。可是,在此之後,安倍政府就開始不斷爆出醜聞。森友和加計學園的貪污疑團到現在還是安倍的政治地雷,政府竄改文件的問題更曾使安倍不得不放棄愛將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如此,安倍政府逆流而行的政治籌碼已大不如前。「小池旋風」雖未能延續,但足以讓安倍明白,海面看似平靜,但一有風吹草動,暗湧可以來得又急又強,自己並無絕對把握穩住黨內的支持,更遑論選票的去向。

 

今年安倍內閣的醜聞接二連三,令其不支持度超過支持度,在醜聞發酵的春季期間尤其顯眼。(資料來源:朝日電視台,圖表整理:黃樂祈)

 

日美關係成為安倍改革一大阻攔

 

當然,除非安倍忽發「皇帝夢」,在數年後再借自民黨修改黨章的方法來延長自己黨總裁暨首相的任期,否則他將於2021年秋退位。可能有人會以為安倍既沒有連任壓力,改革意欲理應較過去強,何謂加徵消費稅相比修憲容易,因為前者毋須像後者通過參眾兩院外還需面對全民公投的大關。但是,這不代表安倍就必然會放手一搏,按期於2019年10月把消費稅稅率從現今的8%升至10%。安倍的一大野心在於成為戰後在位最長的首相,所以他定會小心經營最後三年的相位,不會貿然推動具爭議的政策。

 

回顧日本政治史,強推消費稅政策的首相大多都沒有好下場。最先在日本討論徵收一般消費稅是1979年的大平正芳,同年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就失去過半數議席的優勢。1988年12月消費稅法總算成立,稅率為3%,半年後竹下登辭職。2010年6月,菅直人提出當時5%的消費稅稅率增至10%,其後民主黨在參議院選舉慘敗。前車可鑒,難怪安倍在2014年4月完成前朝留下的第一階段加稅方案(8%)後,隨即把原定的第二階段方案(10%)推遲,以免影響自己的民望。對一般選民來說,加稅可能較政治醜聞更具選票毒藥的效果。如是者,要加稅,除了要說服民眾其必要性之外,看準經濟環境來推行至關重要。

 

問題就來了:安倍一權下的日本經濟展望是否理想?縱觀安倍經濟學所謂的「三支箭」,說到底最令經濟過去有所起色的招數,莫過於量化及質化貨幣寬鬆政策(QQE),因為它可以有利出口、帶動企業業績、提高工資和吸收旅客訪日。隨著深受安倍信任且支持QQE的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今年續任,可見這招對鞏固安倍勢力兹事體大。但心水清者就知QQE只是權宜之計,長遠來說並不能解決日本經濟增長緩慢和公債日積月累的窘局。更糟的是,此舉令美國在歐巴馬年代已充斥不滿。

 

參考日圓兌美元的月線走趨,可見安倍在2012年底12月上任後就致力使日圓貶值,此舉令美國早有不滿的聲音。(圖表整理:黃樂祈)

 

日圓和美元有消長關係,則日圓貶值,美元就會升值。上世紀70年代美日出現龐大的貿易差額時,美日英法及當時的西德於1985年9月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希冀借日圓等貨幣的升值來削減美方的貿易赤字。同理,當近幾年日本為美國第三貿易逆差國(第一為中國、第二為墨西哥),年年數字都將近700億美元,華府誠然難以坐以待斃。歐巴馬執政最後一年,美方已不只一次公開反對日方干預匯市的做法,就如時任財政部長路傑克(Jacob Lew)說得坦白,日本需要把目光轉向內需,而不是外需。不難想像,川普對日本更不會客氣。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弗利曼(James Freeman)日前在該刊撰文"Trump Eyes a Japan Trade Fight",指川普似乎有意把矛頭轉向日本。消息一出,日股立時受挫,日圓將升值的傳言不脛而走。參看安倍成為首相後日圓兌美元的走勢,由2012年1美元兌80日圓,一度跌至高峰的120日圓,再到現時稍為「正常」的110日圓左右,貶值足有四成,單是刺激旅遊業就功勞甚高。可想而知,日圓走貶是安倍執政後經濟未致土崩的主因之一,假若川普執意「撥亂反正」,一旦日本受壓而不得不讓日圓回溫,對日本打擊之大不容忽視。

 

既然美日陷入貿易戰的機會大增,就難以對日本經濟樂觀。就算安倍在黨內以至國內政壇是隻獨大的老虎,在美國面前也不過是隻「冇牙老虎」(廣東話用語,表面威風,實際相反)。試想想,在經濟環境陷於陰霾的情況下還要加徵消費稅,定會惹起民眾反彈。因此,安倍要同時說服黨內反對聲音和以基層選民為主的聯合執政公明黨,難度極大。加稅如此艱難,就算勉強實行,也未必能填保美國貿易新猷造成的損失及面對極端天氣和的支出,而本來就不見穩重的執政黨民意基礎將變得更低迷,要過半數的羣眾支持修憲,恐怕只是安倍的南柯一夢。這樣看來,安倍即或輕取自民黨總裁一職,對日本今後三年的發展著實意義不大。日本要突圍「失落的n年」,遙遙無期。

 

民眾希冀連任的安倍多關注經濟、少子化、天災重建等議題,反而對修憲沒有多少興趣。(資料來源:朝日新聞,圖表整理:黃樂祈)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香港《時代論壇》觀點版作者

 

 

關鍵字: 安倍 修憲 加稅 日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