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州旗及知名的大噴泉。(©Genève Tourisme)
日內瓦是最後幾個加入瑞士聯邦的州之一,對現代瑞士形象卻貢獻良多。
在蘇黎世國家博物館(Landesmuseum Zürich)1樓「瑞士概念」(Ideas of Switzerland)展區選出對當代瑞士形象的4名貢獻者中,有3名與日內瓦關係密切。除了出生在日內瓦的知名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與紅十字會(Red Cross)創辦人杜南(Henri Dunant),至今人們時常將準時、勤奮、誠實與節儉等美德與在日內瓦宣教數十年的法國宗教改革者喀爾文(Jean Calvin)相連結。
日內瓦是瑞士法語區最大城,也是全國人口僅次於蘇黎世的第二大城。因設有聯合國(UN)歐洲總部等高密度的國際組織,與紐約同被視為世界外交的核心城市,有「和平之都」的稱號。作為全國第二大金融中心,緊鄰中歐第二大淡水湖的日內瓦在2018年美世(Mercer)全球城市生活品質排名中也有第8名的水平。
在日內瓦眾多城市特質中,最突出的仍應為國際性。在全州近50萬人口中,有4成居民持有來自全球189個國家的外國護照。在瑞士的4種官方語言中,日內瓦屬於法語城市,但英文在此也幾乎暢行無阻。
「國際日內瓦」(Genève Internationale)辦公室代表庫托(Olivier Coutau)解釋,至少從20世紀初起,日內瓦便包容了高比例的外籍人口,「與這麽多外國人一起生活,基本上已經是日內瓦的文化與認同的一部分。我會說沒有任何問題,沒有緊繃關係。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困難。」
「國際日內瓦」成立於2005年,為日內瓦州支持及推廣日內瓦國際活動的專職辦公室。主要工作為盡可能地促成當地國際組織活動的便利性,幫助國際組織在最好的條件與環境中完成自己的任務,並鼓勵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例如提供免息貸款、協助翻修建物、補貼辦公空間租金、建立交流平台與其他優化基礎建設的努力。
除了高比例的外籍居民,日內瓦國際化的另一個驅力是長期以來設有許多國際組織。這段歷史可上溯至1863年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ICRC),但庫托認為日內瓦國際面向真正起飛之時落在20世紀初,也就是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與國際勞工組織(ILO)決定在日內瓦落腳之時。
國際聯盟與國際勞工組織同是一戰結束後各國於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上尋求和平的努力之一。雖然成效有限的國際聯盟在二戰後被UN承繼及取代,希望透過社會正義維繫長久和平的ILO自1919年以來持續奠基於日內瓦。
庫托解釋,國際聯盟是第一個以和平與安全為主要任務的大型國際組織,並與ILO一同決定設立在日內瓦,「對我們來說,那是接待國際組織這重要行為的開端。」
在此之後,日內瓦的國際網絡持續發展。目前已有37個國際組織總部、380個非政府組織(NGOs)與177個國家的常駐代表團設置於此,這涵蓋了絕大部分的聯合國成員國。而這也形成了日內瓦國際性的主要優勢。
在國際交流的長遠歷史、多元文化、完善基礎建設與開放心態外,庫托指出,日內瓦在全球舞台上站穩國際化形象的最大優勢在於高密度且來自多種領域的全球事務決策者,以及他們所形成的社群網絡。
庫托指出,日內瓦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全球事務決策者聚集密度,「我們不只有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難民署(UNHCR),還有許多其他組織,覆蓋了今日所有全球性治理的領域,所有無法由單一國家處理的議題,像是健康、氣候、國際貿易等需要合作的議題。這是你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庫托以智慧手機為例,指出這項科技產品要達到今日普及的程度,有賴於日內瓦多個國際組織的共同努力。首先是保護智慧手機研發過程創新成果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其次,要讓在各國研發、產製的零件得以商業化地組合並運送到世界各地,需要國際貿易體系,而世界貿易組織(WTO)便在日內瓦。
最後,要讓手機主要功能運作,需要在頻寬、頻段與寬頻網路等面向達成國際性規約,負責的國際電信聯盟(ITU)也在日內瓦。「我想強調的是,」庫托說,「這些在日內瓦的國際組織確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個具體的角色。」
這也正是UN日內瓦辦公室總幹事穆勒(Michael Møller)2014年啟動的「改變感知計畫」(PCP)的主要目標。
透過媒體觸及、學術證據與個人經驗等管道,PCP試圖突顯UN等位於日內瓦的國際組織的工作內容對一般人民的影響力。庫托肯定UN在此的努力,尤其是促成日內瓦組織的社群意識及合作,「將它視為一個實體,而不只是37個國際組織的集合。」
Standards for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efficiency
— GenevaImpact (@GenevaImpact) 4 September 2018
Invest in young children
Women entrepreneurs in agri-food sector
Goal 2 of #GlobalGoals https://t.co/3KvkJCMMGc
#InternationalGeneva's contribution pic.twitter.com/UOyy1t95Ic
庫托也強調,即使面對越來越多國際化城市崛起的挑戰,辦公室的目的絕對不是吸引更多國際組織前來,而是確保在此工作的組織可以獲得最佳的工作條件與環境,並鼓勵這些在不同領域有著大量專業知識的人們盡可能地與彼此合作,「優先的是質而不是量。」
庫托表示,即使有部分組織服務因經濟考量外移,目前並未有任何大型國際組織完全離開日內瓦,且過去10-15年總僱員數目持續提升,「這也反映了我們活在一個越加相互依賴的世界,需要更多國際組織協調這些關聯。」
根據日內瓦官方資料,設於日內瓦的國際組織、NGOs、各國代表團及使館雇有3萬餘人,貢獻了全州1/10的工作機會與11.3%本地生產總值(GDP)(約519億瑞郎)。2016年各國際組織的總預算花費達到59.74億瑞郎。
日內瓦每年約主辦2800場國際會議,吸引21萬9000名代表由全球各地前來,其中4400人為國家政府領袖、內閣成員等高層人士。
2007年以來任日內瓦旅遊局會議部主任的勒切爾(Anja Loetscher)肯定日內瓦的國際形象是吸引商務會議、獎勵旅遊的一大資產。其他優勢還包括與旅館合作的免費交通券、近湖與山的自然資源、英語友善且適合步行的市區環境以及高便利性的國際機場。
日內瓦機場距市中心僅5公里,約為7至9分鐘火車車程,即使搭公車也僅需30分鐘。勒切爾表示,「所以其實沒有機場旅館,市區旅館就差不多(具有同樣功能)了。」
日內瓦的高物價仍然是主要挑戰,尤其旅館費用為全歐洲最貴。根據PwC一份2018年公佈的報告,2017年日內瓦每晚過夜費平均242.90歐元(約新台幣8800元),勝過巴黎的231.30歐元(約新台幣8400元),也比第3名的蘇黎世高出39歐元。
另外,小而美的城市規模也代表較小規模的設施容量。勒切爾表示,「亞洲或美國有六、七百間房間的旅館,但我們沒有。如果有大型團體,就得被安置在不同的旅館與餐廳。」
但日內瓦試圖以服務及品質提升價格競爭力,並透過精準配對提升城市特點與客戶需求的媒合度。
勒切爾表示,旅遊局希望爭取與日內瓦強項相符合的會議活動,協助會議方與當地政府達成互惠關係,也在此留下一些遺產。休閒娛樂部門海外市場經理趙蕾也表示,旅遊局也依照高消費力客群、不同市場喜好設計行程與策略。
據日內瓦旅遊局統計,商務旅客約佔6-7成旅館過夜數,也因此多聚集於週間。旅遊局近7-8年也希望推廣日內瓦在國際性外的當地文化特色,提升週末的訪客數。
2017年迎來五百週年的宗教改革是城市歷史一大資產,可遠眺白朗峰(Mont Blanc)的日內瓦湖畔也是獨有的自然景觀,地方的音樂節、品酒節與7月的番茄節都越來越受到遊客喜愛。趙蕾觀察,希望體會當地居民的文化及情感是近年旅遊業的一項趨勢。
負責中國及印度市場的趙蕾表示,亞洲旅客特別受「瑞士性」(Swissness)吸引,而這也是旅遊局宣傳的一大重點。
茵特拉肯(Interlaken)及琉森(Lucerne)等近山的城市較受亞洲旅客歡迎,或是由德國經瑞士前往義大利,位於西南邊陲的日內瓦在路線上較為吃虧。
趙蕾表示,亞洲旅客前來瑞士路途遙遠,「覺得好不容易到了,就要感覺一下瑞士的山。所以我們要找到他們喜歡的瑞士性有哪些,例如鐘錶、巧克力,然後設法突出這些特質。」
作為瑞士製錶業的起源地,日內瓦有許多突顯這項資產的景點及活動。包括百達翡麗博物館(Patek Philippe Museum)、年度國際高級鐘錶展(SIHH)、眾多知名品牌旗艦店、與位於市中心英國花園(Jardin Anglais)的花鐘(L'horloge fleurie)。
隨季節變遷由數千至萬朵花朵組成的花鐘是對城市製錶業及自然的致敬之作。趙蕾表示,「這一方面強調了日內瓦是(瑞士)錶業的發源地,一方面也突顯我們是瑞士的一部分。」
趙蕾也提到,全國商務經濟中心蘇黎世也相當國際化,是許多跨國企業歐洲辦公室的首選。
「但匯集眾多國際組織的日內瓦具有一種使命,就是把全球的人連結在一起。」她表示,「這個方向是與蘇黎世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