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上周踢爆,台籍漁船福甡11號非法捕撈瀕危的錘頭鯊等鯊類,並將疑有「割鰭棄身」行為的調查報告提交歐盟。(合成畫面/EJF提供)
歐盟舉台灣遠洋漁業黃牌,即將屆滿3年。據悉,歐盟預計10月上旬再度派員來台訪視,評估是否解除黃牌,或轉向紅牌。然而《上報》掌握消息,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已在上周,將台籍漁船福甡11號非法捕撈瀕危的錘頭鯊等鯊類,並將疑有「割鰭棄身」行為的調查報告提交歐盟,恐成為影響黃牌解除與否的重要變數之一。
歐盟在2015年10月將台灣列入「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IUU)漁業」不合作第三國警告(黃牌)名單,不僅加強邊境查核懸掛台灣國旗漁船捕撈的漁產品貨運,並要求限期改善漁業管理制度。
去年舉黃牌滿兩年,歐盟派員至高雄前鎮漁港訪視,並與農委會開會,最後認定台灣未落實執法,維持黃牌警告。今年3月,歐盟二度派員來台,儘管肯定執法到位,但認為具體成果不足,仍未解除黃牌。
據悉,歐盟近期將三度派員訪視,原訂9月17日抵台,因故延至10月上旬。此次同樣規劃至港口實地勘查,也將參訪漁業署漁船監控系統中心(FMC),檢視台灣監控國籍遠洋漁船動態的情況。
在歐盟與台灣官員會談前夕的關鍵時刻,關注海洋環境與人權議題的英國非營利組織「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近來透過網路向全球揭露,台灣籍漁船福甡11號嚴重剝削漁工與非法捕魚的行為,並發布《拖網而逃:台灣未能阻止福甡11號剝削漁工及非法捕魚》影片。
值得關注的是,EJF4更在14日將篇幅達7頁的調查報告提交歐盟、歐洲經貿辦事處及漁業署等單位。據悉,歐洲經貿辦事處也回覆已收到相關資訊。屆時可能成為影響歐盟解除對台黃牌的關鍵變數之一。
據EJF調查報告指出,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7月發布消息指稱,台灣籍漁船福甡11號在今年5月因勞動環境惡劣、漁工缺乏合約保障,違反《國際勞動組織漁撈公約》(C188號公約),遭南非政府扣留於開普敦,成為我國第一艘因違反國際漁工工作標準而遭外國扣押的漁船。並質疑,漁業署駐南非調查員雖登船查驗,但檢查方式有誤予以放行,錯失制裁的第一時間。
另方面,EJF透過管道,訪查曾在福甡11號工作的5位船員,得知漁船曾在南大西洋捕獲瀕危的錘頭鯊,以及被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IUCN)認定為易危物種的長尾鯊,及其他多種鯊類,還出現「割鰭棄身」行為,違反台灣相關法律。有船員進一步透露,被割下的魚翅置於船上曬乾,直接帶往開普敦、烏拉圭等地港口販賣。
回顧最初台灣遭舉黃牌,引爆點就是綠色和平組織當時舉報台籍漁船「順德慶888號」不僅將捕來的鯊魚割鰭棄身,更捕撈遭禁捕的黑鯊。如今EJF重演舊事,舉報福甡11號不僅剝削漁工,還違法割鰭棄身,預料將再掀起國際關注。
EJF副執行長施密特(Max Schmid)接受《上報》訪問表示,除了歐盟之外,EJF也將調查報告提供給各港口國、沿岸國、船旗國,呼籲各方若遭遇福甡11號要求靠港,應立刻扣留,讓其接受適當調查。
至於調查報告是否影響歐盟解除對台黃牌,施密特不置可否,僅表示歐盟會有專業人員研判。但他也強調,割鰭棄身確實是非法捕魚的行爲,台灣通過鰭不離身的法規即是認定鯊魚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應確實執行政策,懲處非法漁船。
事實上,就在歐盟官員第二次抵台訪視期間,施密特恰好也來台訪問,時機點敏感引發關注。他當時前往拜會漁業署等單位,建議政府執行《國際勞動組織漁撈公約》,藉此保障漁工勞動權益;更認為,非法漁業問題與漁工人權議題環環相扣,不應分開來談,需合併處理。
施密特今年7月再度來台,參加內政部移民署舉辦「防止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並出席由國內多個移工團體組成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所舉行的記者會,為漁工爭取相關權益。
倘若由黃牌轉向紅牌,台灣恐面臨諸多制裁,包括所有水產、漁獲無法輸入歐盟,損失逼近70億元。更嚴重的是,其他國家要是跟進制裁,將重創年產值逾500億元的遠洋漁業,台籍漁船出入各國港口也將受影響。
福甡11號在13日返抵高雄港,卸魚工作最快可望在22日完成。漁業署表示,已經安排該船漁工訪談,同時檢查是否有捕撈禁捕魚種及鯊魚割鰭棄身行為。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接受《上報》訪問說,一切按照既有規定與法令走,待調查結果出爐後將盡速對外說明;他也表示,漁業署與歐盟溝通時,已經同意將共同合作打擊非法漁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