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大學於26日校務會議中決議啟動合校,引起各界關注。(陽明大學提供)
國立陽明大學於26日校務會議中決議啟動合校,縱使合校對象尚未明朗,會議結果仍引起大眾關注。對此,陽明大學學生會也於臉書上製作合校事件懶人包,說明陽明大學為何決議合校,也分析與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合校後的優劣為何,增加各界對合校一事始末的了解。
陽明大學學生會於臉書上表示,若與清大合校,除辦學理念相似外,能增加學術領域廣度,提升大學部通識教育,且清大有過與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的經驗;然而缺點則是校名無法與「清華並列」,且生命領域與之重疊。
若與交大合併,交大與陽明雙方專長戶補,能拓展生醫與工程的未來,且交大與陽明、榮總合作經驗豐富,合併後校名也能並列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缺點是人文領域較弱,合校後仍非「綜合大學」,可能分食通識資源。
陽明大學學生會聲明,過去三個月學生參與數十次討論,深感學校對學生意見的重視,將以審慎樂觀的態度理性分析合校議題利與弊;臉書貼文也呼籲同學,通過合校不代表無法回頭,「在合校這條路上永遠都保留隨時煞車的機會」,不重蹈當時倉促決議的覆轍。
陽明大學在2014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第二階段第二期獲得了10億補助經費,更獲選全國12所頂尖大學;然而到了2018年的「高教深耕計畫」卻僅獲3.4億補助,並從「Global Taiwan」全校型計畫中落榜,被認為「從頂尖大學中除名」。
對此教育部說明,該校規模太小,集中生醫領域的同時缺乏理工、人社領預支持,學生跨領域學習機會少是其弱點,局限成為國際一流大學之可能性。
在校務經費成長持平的情況下,陽明大學相較於其它隸屬於財團法人的大學,如台北醫學大學與中國醫學大學,長遠發展不止不利,甚至有被超越的危機,因此在2001年與交大簽署合併意願書,後因陽明大學學生會召開記者會反對倉促合併,於2016年在校務會議上遭到否決。
日後陽明大學校方態度軟化,於2018年成立「中長程校務發展策略研議小組」,秉持「資訊透明公開、重視溝通共識」的精神,於同年7月積極接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在尋找可發展土地以擴大規模的同時,深度考慮清、交兩校異同。(張天欽東廠案促轉會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