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應對美式聽證會這種局面的本事

李濠仲 2018年10月02日 07:00:00
等著親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的民眾。(美聯社)

等著親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的民眾。(美聯社)

美國期中選舉在即,但除非川普以其「驚人之語」掀起些許漣漪,這場選戰在美國境內並未如外人想像激烈。更何況這段時間還有更引人矚目的「美國大法官提名人涉嫌性侵案」。美國聯邦參議院針對被控訴性侵的卡瓦諾舉行聽證會當天,根據尼爾森(Nielsen)統計,這場直播全美有超過兩千萬觀眾同時收看,若再加上手機、電腦使用戶,乃至和朋友聚在酒吧關心案情的民眾,同一時間透過螢幕盯著卡瓦諾一言一行的美國人,恐怕比全台灣人口還要多。

 

美國人如此關心卡瓦諾,當然和案情本身的衝擊性有關。7月初,川普提名卡瓦諾出任大法官遞補懸缺,此舉被形容為美國即將步入半世紀來最保守的最高法院,影響所及,將導致最高法院在諸多議題上大幅傾向右轉(死刑、墮胎、移民、同志、環保),但大家似乎對川普政府「右傾」已見怪不怪,直到卡瓦諾的高中同學福特出面指控卡瓦諾在當年高中派對上對她性侵未遂,民間對此人選的熱議才又活絡起來。

 

本來有些人對川普提名人選就有意見,加上#MeToo迄今餘溫未減,事件於是一發不可收拾。最重要的是,福特挺身控訴,指證歷歷,卡瓦諾則毫無退讓一概否認,辯證過程檯前檯下都是精彩萬分,不光牽涉兩個人,還包括民主、共和兩黨人士的對峙。事件高潮在兩人「同地點分時段」出席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民眾遂為「絕有」和「絕無」的交鋒無法自拔。

 

美國聽證會(調查聽證會)向來引人矚目,官式說詞是為了顯示國會對事件進行調查的決心,尤其是在政府官員於執行其政府職能有錯誤之嫌,或公民活動表達需要立法補救之時。不過,當地媒體曾經對聽證會的一段描述,應該也十分契合它今天的角色扮演:

 

這座城市就是知道如何舉行一場盛大的聽證會,甚至是「鐵達尼級」的。戲劇性十足的聽證會是一種「華盛頓的藝術形式」,是為了擷取鎂光燈而精心製作的一場民主儀式。

 

事實證明,美國人真的吃這套。而它濃郁的美式風格,也同時呈現他們善於當眾Show your muscles的特長,旁人亦鼓勵這麼做。無論是「受害者」、「被訴者」,出席全程公開直播的聽證會,即便進攻、防禦,甚或「表演」,全都要攤在上千萬人的眼光下進行,這表示你的說詞,有上千萬價值各異的人在評價,你會贏得支持,但也很容易被看出漏洞。

 

熟稔聽證會的美國律師,會提醒你,就算聽證會未如一般法庭上的對立氣氛,但不表示你就不會緊張,因為其事件往往茲事體大,而你的表現,則取決於你的準備。就如同福特和卡瓦諾,當然都是準備充分才上「戰場」。

 

美國人口眾多,組成複雜,交參著階級主義和部落文化,極致自由主義、個人色彩。已故美國詩人奧森曾說:「美國人是最後的『第一』民族」,靈魂深處抱持著戰勝自然的意志,只是,他們想戰勝的又豈止是自然,他們更如美國學者巴德所形容:「美國人的個性在骨隨深處還是回應著蓬頂馬車的傳奇故事…無論男女皆可為坦克車指揮官和戰鬥機飛行員…」

 

聽證過後,儘管每個人心中結論已成,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並未帶來了結問題的效果,反而愈加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兩人說詞矛盾,卻又都堅持自己所言「百分之百確定」,最後就是讓觀戰的參議員自己「決定」相信哪一方。福特和卡瓦諾個人所致,掌聲如雷的一體兩面就是千夫所指,以「人」的角度視之,光是坐在那張椅子上,無疑就呈現出了某種「強悍」。而美國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內容之一,自然也包括一個人來日能應對這種局面的本事。

 

※作者為《上報》主筆

 

【延伸閱讀】

●李濠仲專欄:你看 貿易戰連美國人都在罵川普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