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霧霾襲擊的北京民眾。(湯森路透)
追求工業和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多地開始出現大自然的反撲,空汙現象愈來愈嚴重。
除了每年冬季霧霾壟罩外,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發現,兩大空汙殺手:臭氧(O3)與細懸浮顆粒(PM2.5),不僅讓百萬民眾染病早死,更直接造成每年約人民幣2670億元(約新台幣1兆1800億元)的經濟損失,成為中國未來不能忽視的一大考驗。
這份報告刊登於國際期刊《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嚴鴻霖(Yim Hung-lam)表示,「空汙的影響相當可觀,帶來的損失、佔了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7%之多。」
這項研究屬於中國政府7月提出的「藍天保衛戰」3年作戰計畫下,協助北京當局找出空汙主因,並在2020年「重見藍天」。
Air pollution is costing Chinese economy 267 billion yuan a year https://t.co/UFmwOgRA6Z
— SCMP News (@SCMPNews) 2018年10月2日
嚴鴻霖分析2010年期間的六大汙染來源:工業、商業、住宅、農業、發電和地面交通,除了上述提及的兩大空汙外,共有至少150種化學與汙染成份。
但細懸浮微粒造成中國每年110萬人早亡;而臭氧則讓2000公噸的稻米、黃豆、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損毀,兩者結合後、再加上醫療等額外開銷,估算出人民幣2670億元(約新台幣1兆1800億元)的驚人數字。
事實上,除了自身原因外、中國北方空汙嚴重的兇手也來自鄰居:位於亞洲內陸高氣壓中心的蒙古。
因為大量使用煤炭等石化燃料作為發電與取暖工具加上當地高氣壓的氣候結構,逐漸造成排出的工業廢氣無法循環,滯留形成嚴重的霧霾。再加上例行沙塵暴,讓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一度成為全球霧霾之都。每年冬季更隨著高氣壓南下,成為可怕的「霧霾大軍」。
Better air #pollution data is helping us all breathe easier. Here’s how https://t.co/5ShuZ0Up4W #amnc18 pic.twitter.com/LcdrCEmXf5
—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18年10月1日
雖然最大製造汙染源是工業,但嚴鴻霖建議,住宅和商業也是產生大量細懸浮微粒來源。
「(中國)政府需要整合各個部門,共同找出一個能涵蓋眾多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單只有健康問題,人力、商業運營和生產都會受到影響,需要一個能包含最大範圍的改善方式。這份報告是點出問題癥結所在,並呼籲官方能審慎思考和設法解決。」
Two of the chief contributors to air pollution: lax vehicle emissions standards and traditional cooking methods https://t.co/fl8FK640Lb
— National Geographic (@NatGeo) 2018年10月1日
光是在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一帶,2017年經空汙監控系統發現,細懸浮微粒濃度創下6年來新高;而中國共有2626個城市測出、比世界平均標準高2倍以上的PM2.5濃度。
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出,全球每年有700萬人死於和空汙有關的疾病,並有9成以上的民眾每年呼吸著汙染的空氣,讓空汙成為全球無形殺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