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化彰化廠的鍋爐操作未能自彰化縣政府取得展延或異動許可,工廠只能停止營運,廠內994名員工遂面臨失業危機。(圖片來源:經濟部節約能源園區官網)
9月29日,台化彰化廠的三張鍋爐操作許可證到期,又未能自彰化縣政府取得展延或異動許可,工廠只能停止營運。兩造對於台化為何無法在期限內完成補件各執一詞,縣府批評台塑不願提昇製程環保標準,台塑則痛斥縣府刻意刁難。無論哪一方立論站得住腳,台化廠內994名員工面臨失業危機,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幾年,追求永續發展、拒絕企業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牟取商業利益,已成為台灣主流民意。在一系列的公民運動中,台塑集團旗下的仁武廠、麥寮六輕等工業設施,由於同屬高污染產業,過去也曾有污染紀錄,理所當然成為環保團體批判對象。
坐落在彰化市中心、周邊人口稠密的台化彰化廠,角色顯然比位置偏遠的六輕或仁武煉油廠更加尷尬,環保署長李應元就直言,從都市經濟學角度來看,都市化過程中,污染度高的工廠勢必將遷往他處,否則既不經濟,也不合理,因此台化遷廠已經是各方共識。既然如此,剩下的問題就只有如何在降低環境風險的大方向下,減少遷廠造成的失業衝擊。
擁有絕對公權力的彰化縣政府,在9月29日展現了捍衛環境的魄力,讓彰化鄉親再也不必承受台化造成的空氣污染,光憑這一點,彰化縣長魏明谷就值得熱烈掌聲。但與此同時,彰化縣政府決策時,並未兼顧因台化停工而被剝奪工作權的勞工及其家屬處境,也必須接受外界檢驗。
儘管名義上,台化是因無法即時完成補件,當鍋爐許可期限屆滿後自然不得再運作而停工。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彰化縣政府在9月24日、台化許可截止倒數階段公布的民調結果,對縣府最終行政裁量,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先不論縣府以民調作為行政裁量參考妥不妥當。在民調當中,有65.1%彰化縣民贊成縣府台化停工,但也有79.7%的民眾認為,若台化停工造成失業並不適當。也就是說,支持「停工」的民眾,並不等於支持「立即停工」,縣府大可站穩要台化限期離開彰化的立場,與台塑集團盡可能協商出減少勞工失業衝擊的方案;若資方無解決問題誠意,再隨時勒令停工也不遲。
一座過去五年造成17億元虧損的彰化廠停工,對2015年稅前利益超過300億元的台化公司與整個台塑集團,不會造成嚴重傷害;對於平均年齡48歲的台化彰化勞工來說,中年失業卻是難以承受之重。這些人的工作權,台塑集團當然必須負責,但一個企業再怎麼神通廣大,也不可能一夕之間安置所有轉職員工,政府應該給予緩衝時間,甚至考慮出手協助。
這次事件不禁讓人想起,近期反迫遷團體走上凱道抗爭時,蔡英文總統善意回應會「重視每一個人的居住權利,讓生活更好、更有尊嚴。」但抗爭團體訴求的部分案例,例如高雄市三民區果菜市場、旗山大溝頂等拆遷案,目的都是為了公共利益、事前也取得多數民意支持,甚至法院判決背書,只是政府依舊願意懷著同理心,努力尋求共識。
既然政府處理拆遷案當事人居住權時,能平心靜氣地一再溝通調解;遇上停工遷廠案勞工的工作權問題,為什麼不能比照辦理呢?難道政府認為,公權力面對大企業與一般民眾,可以任意採取不同標準嗎?
更何況,彰化縣政府面對的,不只有家大業大的台塑集團,還包括近千名基層勞工;希望魏縣長對這些人可以溫柔一點,畢竟人家和你代表的公權力比起來,很渺小。
※作者為本報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