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eToo周年到和平獎  2018年成反抗性暴力關鍵覺醒之年

麥浩禮 2018年10月08日 07:00:00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都是致力反對女性性暴力的人權鬥士。(湯森路透)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都是致力反對女性性暴力的人權鬥士。(湯森路透)

201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殊榮,分別由剛果婦科醫生穆克威吉(Denis Mukwege)以及亞茲迪人權鬥士穆拉德(Nadia Murad)雙雙獲得,表揚兩人「致力結束以性暴力作為戰爭及武裝衝突的工具」、不再讓女性淪為犧牲品,凸顯這個千百年來對女性不公的問題。

 

#MeToo星火也可燎原

 

 

自《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017年召集了多名演員及模特,指控美國著名大導韋斯坦(Harvey Weinstein)涉嫌對她們「下手」進行性侵犯及騷擾,其中一位事主女星米蘭諾(Alyssa Milano)等人發行「#我也是」(#Me too)運動,鼓勵曾遭受性暴力的女性勇於面對,指控加害者,帶起了全球女性挺身反性侵的風潮,包括美國體操教練事件,以至中國北京大學性侵事件,或多或少都直接與間接受到#MeToo思想影響,哪怕是點點微弱力量也可星火燎原,2017年的奧斯卡及艾美獎,也圍繞#MeToo主題。


反對戰爭時期性暴力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Andersen)10月5日被問到評審小組是否受到#MeToo運動啟發時指出,「我相信#MeToo和戰爭罪行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看到女性受到虐待,承受著無比痛苦。」

 

2008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820號決議》,強調「強姦和其他形式的性暴力都可能構成戰爭罪、反人類罪或是種族屠殺的一部分」,2018年是決議實施後的第十年,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頌獎的原因,正好為反對女性性暴力更添深遠意義。安德森表示,本屆和平獎旨在傳達一個訊息,「女性作全球人口的一半,曾經被當作戰爭的武器,她們如今需要得到保護,加害者必須對其行為承擔責任及付出代價。」

 

 


穆克威吉在剛果被譽為「修補女性的男人」,在剛果將他的婦科醫院轉變成專治性暴力,醫療組織,以幫助受害者走出心理陰影。自1999年開業至今,穆克威吉的潘奇醫院,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治療4萬名性暴力受害者。

 

而穆拉德則提倡婦女遭受性暴力並非恥辱,2014年,亞茲迪族遭到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屠殺,逾千名亞族婦女被強姦及迫害,同是亞茲迪族穆拉德同樣被強姦及拘禁,最後逃離「伊斯蘭國」轉輾取得德國國籍。倖存下來的穆拉德到各國宣揚反性暴力的思想,為重要人權領袖。

 


當然,一個議題獲得重視時,亦有其他意見批評會忽略其他重要價值,但是總歸而言、201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絕對是反對女性性暴力的里程碑,歷史將會為這個議題劃上重要席位,讓全世界的女性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狀況。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