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雲是「同志諮詢熱線」本屆理事長,他也是一名離島醫師,更是全金門少數幾個精神科醫師。(攝影:鄭宇騏)
這是十月初的事。
下班時間的板橋車站人潮擁擠,他們兩個夾在人來人往中:白淨的娃娃臉,中等身材,沒有整理過的頭髮剪的短短的,看起來就像是個學生,或是宅在電腦前的工程師。
惟一引人看一眼的,是他們身上的彩虹背心,手上一疊平權公投傳單,兩個人緊緊張張揑著傳單,欲遞而未遞,正猶豫著,轉眼一波人浪打來,他們又淹沒在浪中。
那時候「婚姻平權」、「性平教育」公投正緊鑼密鼓地在連署,許多同志都穿上背心站到街頭——勇敢的、羞澀的,我一方面擔心他們太引人注意有人傷害他們,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不被注意。
我把這擔心告訴徐志雲,他嚴肅的點點頭:「嗯,我會提醒他們(負責宣傳的團隊),還是要有宣傳效果。」
站出來,就沒在怕。
徐志雲是「同志諮詢熱線」本屆理事長,俗稱「爐主」。我想想自己認識的熱線朋友個個都是漫畫裡走出來的帥哥型男——立馬被徐志雲糾正「刻板印象」——「同志也是多元的,有熊男、美型男…」,所以,當然也有「路人」。
「我很『路人』。」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呂欣潔(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常對我的穿著品味有意見,有時她會替我搭配。」徐志雲看著自己發白的牛仔褲,腳上的登山鞋,「不過這一套並不是她搭配的。」他說。
這種造型的男人在台灣數量龐大,所以,稍一晃神,他的身影便消失在視線邊緣。
隱身人群,這位「路人」卻是無數人的救贖。
徐志雲是離島醫師,是全金門少數幾個精神科醫師,金門醫療資源稀少,徐志雲天天值班,「全金門人可能都要認識我了。」他笑著說。
另一方面,徐志雲在台大醫院開設全台灣唯一的同志彩虹諮詢門診,提供「各種多元性別、性傾向、性少數族群與其親友的諮詢」。雖然同性戀不是疾病,但是在這個社會逐步了解同志,家人們接受同志出櫃(說出性傾向)的過程中,關係的緊繃與拉扯常造成心裡一道道傷,徐志雲正專門收治這些傷口。
每天幫助別人——徐志雲告訴我,這是他的媽媽可以寬慰自己的原因——在他對父母出櫃後。
「我的父親是個打過古寧頭大捷的老兵,母親在金門的菜市場賣菜。」徐志雲告訴我他的故事。「從我有印象以來,爸爸就已經退休了,我們一家六口靠他一個月一萬多元的退休金生活。」
父親五十多歲才生他,對這唯一的血脈(哥哥是同母異父),他的愛惜方式是極為暴烈。
「我現在想想,很多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罵我…」
徐志雲頓了一頓,那張總是平和能夠溫暖病人的臉,突然抖了起來,我看著他驚恐的眼神表情,竟然也感覺到恐怖,好像自己在牆角縮得小小的,有個好大的身影擋在面前舉著棍子,而那個三十多年前的小男孩就要挨打了!
「有一次…我還非常小的時候…還沒有到吃飯時間,我已經肚子餓了,媽媽去賣菜還沒有回來煮飯…我們家是沒有儲糧的,就是除了三餐外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吃。我餓得受不了哭起來,爸爸就非常生氣打我…」
停了幾分鐘,徐志雲搖搖頭:「算了,不要講這個,畢竟他已經過世了。」
我可以想像,當了一輩子軍人的爸爸看到兒子為肚子餓而哭,那種擔憂,擔心兒子軟弱,在那個「好漢十個九個都不善」的價值裡,軟弱就是無能。
媽媽每天去賣菜,其實就是這個足以當爺爺的爸爸在照顧他吧!可是爸爸留給徐志雲的記憶都是種種情緒。「他幾乎是用發脾氣表達任何感情。」
父親個性暴躁,母親樸素低調,但是他們從來沒懷疑過兒子的性向。
「我也覺得奇怪,難道他們都不覺得我是同性戀嗎?我出櫃後還一再向他們確認。」徐志雲說:「我27歲出櫃,在此之前從不曾帶過女朋友回家。」
「但是他們回答真的沒有,我只好解釋為,因為他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金門又是資訊封閉的地方,所以他們不覺得。」
軍隊是男人們貼著肉生活的地方,在那極端父權的結構裡,同性戀是只有湮滅一途的,我相信就算父親明白也早就深深埋在某個挖掘不出的角落了。
「我國中時金門才有三台,以前只看得到華視。」他說:「國小六年級時金門開始有第四台,可是我家的經濟環境不可能去裝。」
「我覺得我的爸媽應該是喜歡閱讀的,但是他們的環境不允許他們閱讀。」
資訊很少,徐志雲第一本讀的「長篇小說」,是「善人助印」發給他家的「觀世音菩薩傳」,「兒童讀物」則是「榮光週刊」、「吾愛吾家」。
「但是我國中就知道『同性戀』這三個字。」
「我不知道我從那裡知道這三個字的。」
「而且,我知道我是。」徐志雲看著我說。
他國中時喜歡過好幾個學弟,不敢告白,但是徐志雲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他們。
「我那時候甚至可以感覺到,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我們常常一起聊天,一起互虧,很聊得來。」
許多同志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因為陰柔氣質被罷凌,徐志雲說,他很幸運,「功課好」就是他的護身符,「老師會特別照顧我,同學們也有求於我。」
懵懵懂懂,結果,徐志雲看到的第一本「同志書籍」,是在金門高中圖書館意外發現的,由台大男同志研究社出的「同性戀邦聯」。
這就是他的「啟蒙之書」。
「我那時候簡直不敢相信,金門會有這本書!」徐志雲向圖書館借了十本書,把「這本書夾帶回家」。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