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布萊切利園內的圖靈塑像。(維基百科)
在電腦發展初期,還沒有當代熟悉的顯示器等輸出裝置時,讓電腦播放音樂曾經是一項重大的躍進。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研究人員們日前修復了已知最早的電子音樂錄音,並表示能聽見英國電腦科學家圖靈(Alan Turing)的電腦曾發出的真實旋律,是「美麗的一刻」。
這段由英國廣播公司(BBC)1951年秋天在曼徹斯特大學錄下的音檔,共有3段旋律。首先是英國國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然後是英國童謠〈黑綿羊咩咩叫〉(Baa, Baa Black Sheep)與美國樂手葛倫米勒(Glenn Miller)的知名作品〈In the Mood〉。
曾出版圖靈傳記的坎特伯雷大學哲學教授柯普蘭(Jack Copeland)與紐西蘭電子音樂創作者暨研究員隆恩(Jason Long)合作修復這段檔案。他們在部落格文章中解釋,當時演奏這段音樂的「費倫蒂馬克一號」(Ferranti Mark 1)報廢已久,錄存在12吋醋酸鹽碟片上的音檔是唯一既存的檔案。
柯普蘭與隆恩發現,這段音樂已經失真,頂多保留了一種「粗略的勾勒」(rough impression)。但透過調查研究,他們計算出加速的比例,並排除了其他雜音,重現超過半世紀前圖靈電腦播送的電子音樂樣貌。
雖然,一般相信這不是最早由電腦演奏的電子音樂。澳洲的「CSIRAC」(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CSIR)的自動計算機(Automatic Computer))大約在早幾個月或幾周前,演奏了《布基上校進行曲》(Colonel Bogey March),但它的成就似乎沒有被錄音存檔。
柯普蘭與隆恩寫道,圖靈在在1940年代後期,將電腦轉化為一項樂器的先驅性成就大多受到了忽略。當時的電腦與現代唯一類同的一種輸出裝置,是稱為號笛(hooter)的揚聲器。工程師可以在程式運作末端置入聲響,提醒這段程式已經結束。
圖靈之友、鋼琴師暨數學家司特雷奇(Christopher Strachey)認為,這代表電腦可以演奏出旋律。他在「費倫蒂馬克一號」上進行這個試驗,雖然產出的音準並不完美,但電腦可以演奏音樂的創舉不久後就吸引了BBC團隊前來錄音。
這段旋律最早在2008年公開,以慶祝商務用途的費倫蒂馬克一號的原型機「Baby」問世60周年。
Researchers decode first electronic song made by Alan Turing after 65 years https://t.co/U2cQsFEk81 #turing - the father of #electro pic.twitter.com/2zV9267DGL
— Matthew de la Hey (@mattdlhey) 29 September 2016
圖靈(1912-1954)是英國數學家、密碼學家及電腦科學家,於二戰期間解碼德軍密碼系統的過程扮演重要角色。他在英國男同志性行為尚未除罪化前曾因此受到迫害,接受1年的荷爾蒙治療。英國女王於2013年宣布赦免圖靈因同志身分所獲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