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小看習近平南巡港珠澳大橋只講一句話

杜心武 2018年10月30日 07:01:00
習近平為什麼一定要港珠澳大橋加急開通呢?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美聯社)

習近平為什麼一定要港珠澳大橋加急開通呢?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美聯社)

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態度空前強硬的演講,震動世界。在這個關頭,習近平「南下」廣東,還主持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引起廣泛注意,有的人甚至期望這是「新南巡」。事實證明這當然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倉促不已。港珠澳大橋其實並未準備就緒,很多配套工程都沒有完成。香港政府還在忙於應付因高鐵開通之後的人流不足以及「明日大嶼」計劃,而遭受反對派攻訐。大橋開通似乎是臨時宣佈的,宣佈時間之比開通早幾天;即便是能探聽中央消息的香港左派也没有提早收到風。於是港府又手忙脚亂地準備開通事宜。

 

很顯然,不是習近平爲了大橋開通而南下,而是爲了南下而趕著大橋開通。反高潮之處在於一向愛好發表長篇大論的習近平在重頭戲——港珠澳大橋揭幕儀式上,僅説了一句話,宣佈大橋正式開通。言語之簡略令人意外不已。

 

很顯然,習近平不是爲了大橋開通而南下,而是爲了南下而趕著大橋開通。(美聯社)

 

如何解讀習近平南下

 

在彭斯演講前後,無論經濟戰線還是國安戰線,對中國不利的消息陸續有來。

 

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達成的USMCA貿易協議中,加入了「毒丸條款」和貨幣操縱國條款,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明言乃針對中國。美國財長剛剛否認中國是「貨幣操控國」,又提出要修改貨幣操控國的認定標準,這正是威脅要與中國進行「貨幣戰」的前奏。美國也一改之前急於與中國達成協議的策略,擺出一副中國不主動開出清單就不談判的姿態,雙方在年底G20峰會,川普和習近平勢將在是否會談,和談什麽問題上角力。

 

現在從貿易戰升高到新冷戰的可能性相當高。美國在貿易戰中的要價高,中國難讓步。中國本來寄望美國中期選舉。但現在看來,兩黨候選人大多是極左或極右,中間派不佔優勢,這樣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獲勝,都會是極端派當道,誰勝出都不會在貿易戰上讓步。

 

在國安戰線上,出了一眾國家「到南海搗亂」之外,最令中國震撼的消息就是美國直接宣佈退出《美俄中程導彈條約》。這個舉動主要針對的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其實俄羅斯想退出這個條約至少有十年了,只是不想承擔退約責任才一直打擦邊球,拖到現在。美國宣佈退出後,俄羅斯一開始高調指責美國,只是爲了爭取道德高地。在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訪俄解釋後,俄羅斯明顯降低了調門,居然還答應與川普進行第二次「川普會」,這證明俄羅斯只是做戲。

 

簽訂在冷戰末年的《美俄中程導彈條約》「單方面」限制美國和俄羅斯研發部署中程導彈(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其他國家不加限制,中國是大贏家。中國這幾年一直炫耀「導彈打航母」,這裡的導彈就是在條約中禁止美俄研發和部署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根據中國媒體的說法,中國的中程導彈技術已經走在美俄前面。

 

現在美國拉下面子退出條約,俄羅斯既可佔據道德高地,又同時鬆綁,何來不滿?對中國來說,悶聲發展軍備的好日子到盡頭了。要麼進行軍備競賽,讓美國在東亞前沿、俄羅斯在中亞和遠東部署中程導彈,要麼被拉入裁軍談判中。再也不能占「冷戰遺留下的便宜」。

 

當然,中國現在還是先操心貿易戰。中國雖有能力抵擋貿易戰重壓,但絕非輕鬆,形勢不妙難以掩飾,就連官方也承認遇上了困難,要民眾「共克時艱」。

 

首先,中國最新公佈第三季增長率是6.5%,是十年來的最低點,也低於預期。外界還廣泛認爲這是作假後的結果。對其他國家來説,6.5%的增長率是相當出色的表現,但中國發展的基礎很重要地建立在「預期」之上,對中國經濟預期下降會引起連鎖反應。

 

中國第三季外貿雖然表現不俗,但這很可能是第三階段貿易戰(即美國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10%關稅在9月底才開徵)之前,美國企業加緊進口的結果。這個數字預期在第四季會有顯著下降。明年一月,關稅率從10%升到25%,出口或會有更顯著下滑。

 

受貿易戰影響,中國「低端」製造業無可避免地准備轉移海外。這方面影響最大的是就業。中國報稱第二季失業率為3.83%,已高於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報稱的失業率是諸多宏觀經濟指標中最「不靠譜」的一個,它長年穩定在4%左右,幾乎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相當可疑。如果從中國政府越來越壓制工人「維權」和「毛派」學生組織來看,形勢非常不妙。邏輯鏈是:毛派學生的壯大是因為工人處境糟糕,維權要找學生聲援。工人要維權是因為工廠壓榨過分;工廠要壓榨是因為貿易戰導致利潤下降,工廠能壓榨的又因爲貿易戰導致工廠減少,工人過剩,不得不接受更低待遇。

 

近日中國股市暴跌,上証綜合指數從9月底的2800點左右跌破2500點,是2015年6月最高峰以來的最低點。中國政府在2015年股災後由股市自生自滅,股市長期積弱是公認的事實,中國也一再否認股市能反映真實經濟狀況。雖然這次跌幅較猛,但9月底2800點左右的數字比年初的3500點已經跌了不少,這次再跌300點並非很大的數字。而且這次暴跌也有受美國股票暴跌牽連之故。按照中國政府的一般思路並不需要特別出手。

 

可是,中國政府卻在2015年來第一次出動「國家隊」救市。10月16日,深圳安排數百億資金馳援上市公司,喊出「保衛A股」的口號。這説明,與以往股市下滑不同,這次股市危機已真實地影響到信心層面事宜,如果不制止則影響整個國家經濟的信心,不可忽視。

 

值得關注的還有中國樓價漸有「真拐點」的跡象。中國樓市一直是過去十年中國政府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它是中國大部分百姓財富增長的主要來源,也是很多百姓一輩子的身家性命。很多人背負沉重的房貸(有的是炒樓所致),樓價下跌會立即變爲「負資產」,乃滅頂之災。可以說,中國樓價能漲不能跌已成爲社會共識。近月,多地出現業主「維權」抗議房價下跌事件,房企買地意欲衰退,房租上漲,政府把資金導向重新轉向股市,這都預示著中國樓市出現「真拐點」的風險。

 

影響信心的還有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近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再次向7滑動,是否保匯率極具爭議。人民幣貶值有利中國保持出口競爭力,對降低貿易戰衝擊非常重要。但同時它又至少有三方面弊病。

 

第一,增加了進口成本,這對大批需要進口中間產品的企業負面影響巨大;

 

第二,更重要的是,美國尚未把戰綫擴展到貨幣戰,如果人民幣貶值過7,則美國發動貨幣戰(比如把中國定義為貨幣操控國)的可能性大增,再開一條戰綫對中國不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國幣匯率高於7是一個心理關口。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在上一輪的救匯率戰役中,只動用了很少一部分就令匯率回升,現在再出手救匯率也不存在「救不了」的問題。最令政府頭疼的是「救不救」的問題。因為萬一匯率貶值到7就很可能影響心理,引發連鎖反應。

 

最後,中國經濟出現「私有制退場論」的恐慌,雖然政府再三表態「支持民企」,恐慌尚未消退。10月23日,中國宣佈將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同時宣佈新增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支援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這是否能消除恐慌,尚待觀察。

 

以上都是中國經濟層面上面臨的真實挑戰,它們不少雖然只是信心問題,但不意味著容易解決。中國最近罕有地「亮家底」,國務院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就是希望進一步加強信心。此外中國還必須應對美國把戰線擴大到國安戰線,應付起來更一點也不輕鬆。

 

中國兩條經濟路線的鬥爭

 

這幾年中國本來就面臨經濟轉型,美國在這時發動貿易戰,正打中了中國軟肋。中國何去何從成爲最關鍵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政策,一向在兩個方向搖擺。毛澤東時代,經濟政策搖擺在「史達林主義」和「毛澤東主義」兩端。鄧小平時代則搖擺在鄧小平的改革派,與更傾向史達林主義的保守派之間。到了習近平時代,在經濟上是繼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還是帶有濃厚毛派色彩的習近平路線,又成爲當前爭議的焦點。

 

從雙方話語中可以看出這兩派經濟觀點的不同。在對國際經濟的依賴上,鄧派主張更開放,更與外國經濟融為一體,習派主張「自力更生」。在國企和民企中,鄧派強調民企的作用,習派強調國企的作用。在經濟運作上,鄧派主張市場化,習派主張國家規劃,聼黨指揮。擴展到國際關係,鄧派認爲要繼續韜光養晦,習派則強調輸出中國模式,挑戰美國霸權。當然還有政治層面的分歧,這裡不再詳述。

 

事實上,排除政治上的分歧以及爭權奪利的因素,單純在經濟上,中國政府也存在兩種路線的鬥爭。李克強無疑是鄧派理念,劉鶴雖然是習近平的親信,其經濟理念也似乎靠近鄧派多一些。需要指出,這些話語通常都掩蓋在表面辭藻之下(比如習近平也強調改革開放,也講支持民企),需要熟悉政情和具體分析才知道各方說辭背後的真實含義。

 

從修憲和貿易戰以來,中國習派與鄧派的鬥爭已進行過幾輪。北戴河會議前夕,鬥爭一度明顯化。但最後,習近平可能通過妥協(犧牲王滬寧)而重新穩固了權力。鄧派妥協的部分原因也是誰也搞不懂川普的底綫在什麽地方,也找不出誰能擔此重任。到了九月底,中國發表貿易戰白皮書之後,一度軍心穩定。

 

可是彭斯演講喊話鄧派,把貿易戰歸咎於「北京仍然口頭上在說『改革開放』,然而鄧小平的這個著名政策已經變得空洞。」又呼籲「中國領導人仍可以改變路線,回歸幾十年前兩國關係開始時的改革開放精神。」

 

這一下子又令鄧派又「蠢蠢欲動」。趁著快要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之際,繼續「改革開放」的呼聲再起。中國內部再出現動搖。這次彭斯演講,中國發動官方輿論反擊的力度很大,高端筆名「鐘聲」(中國的聲音)和「鐘軒理」(中國宣傳部的道理)連番出擊。只有震動很大的情況下才需要如此。

 

彭斯演講喊話鄧派,把貿易戰歸咎於「北京仍然只是口頭上在說『改革開放』」(美聯社)

 

習近平在習派與鄧派之間的平衡

 

習近平近期出行兩次都別有深意。

 

第一次是出訪東北,這是毛派的大本營,國有企業眾多。習近平出訪東北大談自力更生,這是為了穩住毛派的基地。

 

第二次就是這次出訪廣東。這當然是為了穩住鄧派,回應鄧派的呼聲。因為傳統上,廣東是鄧派勢力最強的地方。可是習近平不能太高調,更不能被鄧派牽強附會為「支持鄧派路線」,於是只能採取「去南方,但不是南巡」的折衷方式。

 

習近平為什麼一定要港珠澳大橋加急開通呢?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開放的廣東是鄧小平的政治遺產,收回港澳也是鄧小平的遺產。而習近平在南方也有自己的政治象徵物(以後的政治遺產),那就是「大灣區」。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開通儀式後,宣稱「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這「三個親自」正是用自己的口幫助習近平宣傳「大灣區」的「姓習」的政治意義。

 

在中國信心危機下,習近平必須表態支持民企,必須到南方一行,這有違其國企至上的理念,可以說是一種妥協。他要求港珠澳大橋倉促開通,又只簡短講話,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政治象徵。同時又避免被人與鄧小平南巡比較,不至於被解讀為過分傾向鄧派,也不為「鄧小平式」的改革定調。

 

可以預見,隨著中美貿易戰進一步重壓,以及中國不得不宣傳的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習派和鄧派的鬥爭還會持續,雖然這不太可能擴大到「誰上誰下」的權力鬥爭,但對中國經濟路線和中美貿易戰走向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延伸閱讀】

●北京傳真:低薪 過勞 高物價才是中國普羅大眾生活常態

●美國是否棄台 關鍵在台灣有沒有抵抗中國的意志與能力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