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走廊巴勒斯坦青年前往邊境抗議以色列奪去他們的家園。(湯森路透)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卻也迅速留給讀者強烈的既定印象,按下快門的瞬間,鏡頭之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長年遭以色列封鎖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每每均以戰火衝突消息登上國際新聞版面,近日一張社交網站Twitter瘋傳的照片中,一名上半身赤裸的男子、右手舉綠白黑3色相間的巴勒斯坦旗幟,左手手持石頭彈弓,正準備朝著敵方奮力一擲。
這個畫面在10月22日當天,被效力於土耳其國營媒體「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的哈索那(Mustafa Hassouna)捕捉,有人將照片比做法國朗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自由領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一幅代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經典之作。
History rhymes...
— Muna AbuSulayman منى (@abusulayman) 2018年10月25日
"13th attempt to break the Gaza blockade by sea." Photo by Mustafa Hassouna (Andalou Agency for Getty)
Bears a beautiful similarity to the painting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painting by Delcroix
via Laleh Khalili & @SultanAlQassemi pic.twitter.com/iIMtyEYY9F
相片中男主角的體格和表情更被廣泛討論,但鏡頭之外到底發生什麼事,好像變得次要。拍攝當天,巴勒斯坦示威者因向以色列軍人丟擲石頭,遭到對方以催淚瓦斯和砲火回擊,有32人受傷。
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27日撰文分析,這張充滿視覺動作張力的照片,背後卻隱藏全球最絕望的人權狀況。
A photo of a shirtless protester in Gaza has drawn comparisons with an iconic French Revolution painting of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by Eugene Delacroix. pic.twitter.com/OLgAF79t8J
— Al Jazeera English (@AJEnglish) 2018年10月25日
網路無遠弗屆、智慧手機人人普及的年代,多數人一起床即被各方管道湧入的訊息和照片轟炸,一張具有故事性的照片更是吸引眼球。正因資訊爆炸,在網路的世界裡,面對人類遭遇巨大苦痛,人們的反應卻是超脫淡然,而已漸漸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距今已幾世紀之遙,名畫在華麗的金邊畫框和厚重的玻璃保護之下,給了當代人對消逝年代的浪漫幻想。或許是基於對歷史理解,人們可以輕易分辨、意識到油畫畫布表面的事件,箇中輕、重、真、假。
但哈索那拍下的照片,卻是再真實不過了,影中人史詩般的戲劇性動作,具視覺震撼效果,但卻是一整個民族數十年來血淚交織的故事。《家不成家國不是國》
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指出,這名巴勒斯坦男子是現年20歲的阿姆洛(Aed Abu Amro),就和其他200萬同胞一樣,坐困在加薩走廊這個露天牢籠,出不去。
這塊「應許之地」到底屬於誰、「耶路撒冷」是誰的聖城?永遠無解的問題,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烽火不斷的主因。僅在2018年,已有上百名巴勒斯坦人在邊境抗議示威,卻遭以軍以「不對等」的武力射殺,其中包括在自願到前線救人的護士納姬兒(Razan al-Najjar)。
聯合國(UN)在2014年加薩戰爭、造成逾2200人喪命後,報告指出以色列陸海空全面封鎖加薩,導致這片全球人口密度第3高的土地,至少在2020年前,都是「不宜居住」(uninhabitable)的土地。當地97%的飲用水都無法飲用,每日僅供電4到6個小時。
《獨立報》分析,這些事實令人難以接受,但絕望境地卻是間接由各國政府所造成。被浪漫主義美化過後的照片,讓人忘了在現今真正戰場上,弱小的大衛,很難「以卵擊石」擊敗巨人歌利亞。
邊境前線以色列的子彈不長眼,毫無防備、僅靠著肉身和彈弓衝向前抗議的阿姆洛這次可能幸運躲過,但誰能確保他的明天呢?
巴勒斯坦人繼續前往邊境,發起「回歸大遊行」的示威抗議,是一種選擇;以色列持續在雙方具分岐的土地上建造猶太屯墾區,也是一種選擇;美國則刻意選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間接揭起巴勒斯坦人傷疤,那麼國際社會其他角色,若是選擇冷眼旁觀這一切發生,這裡還有翻身的機會嗎?《渴望回歸應許之地》
從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政府軍的化武攻擊、到歐洲海灘上一位敘國男童的屍體,圖像可以讓激烈情緒和同情的力量,迅速傳開,影響力甚至可以改變世界。但另一方面,愈來愈多人對鏡頭之外悲劇的忽視與淡然,顯示人們缺乏對於世間苦痛的集體責任。
Lamentable el hecho. Recuerdo la foto de Aylan Kurdi, Turquía cerró sus fronteras y la población buscó otras vías. Este hecho nos demuestra que no somos un país próspero y estamos demasiado distantes de tener una economía buena (como nos presentan los comerciales de Peña) pic.twitter.com/t1TlXXfbXo
— RUBEN ™ (@tequislas) 2018年10月20日
震撼照片,並非史詩般的壯烈革命,鏡頭之外、影像背後的真實事件,不容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