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愛家公投支持者,偽裝成反方、擠下伴侶盟的電視意見發表會名額。」,讓人憂心台灣怎麼會這樣子?(攝影:張哲偉)
大選將近,看著各大報網站底下留言,忍不住懷疑,你的臺灣,是不是我的臺灣?
30日下午有消息指出:「愛家公投支持者,偽裝成反方、擠下伴侶盟的電視意見發表會名額。」換句話說,愛家公投支持者,剝奪了反方向社會大眾陳述的權利;再說得簡單些,原先在正反方立場猶疑的觀眾,若只看了愛家公投正方vs假反方的場次,不僅無法清楚認識反方論述,還有可能對非主流性傾向之族群產生嚴重誤解,一如愛家公投支持方總在發布的假訊息。
想像一下,一個生活忙碌的上班族,Line群組上不時有懶人包,呼籲「要給孩子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國小性教育會教你的孩子性愛自拍」,本來不以為意,現在回到家打開電視,看到正方充滿道德感的滔滔雄辯,再看到假反方極力杜撰錯誤的、莫名其妙的、毫無邏輯的癡話,11月24日出門投票時,他會怎麼投?會不會就此進入愛家同溫層?
同溫層一詞非常氾濫,但這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做過社群行銷或觀察臉書河道的人,都會發現,對內容推廣者而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將資訊,推廣到原先對此沒興趣的人」,當社群媒體漸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資訊來源,受眾能獲的的資訊便更容易被匡限。
現在,一直在社會上處於弱勢的團體,連在傳統媒體上平起平坐的機會都沒有了,甚至需要憂慮,被假冒的人代表後,會帶來什麼後續效應。
雖然人們開始有假新聞的概念,但這體認或許會排擠「真實的、你不接受」的消息,反正自己不認同的東西都是假的,朋友圈轉的貼文才是真的?如果有朋友寫了、轉了你不認同的消息,就是那朋友無知、左派文青、還在戰藍綠?
當代的選戰、當代的倡議,都是資訊戰,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但我們的眼界卻越來越小。
一個人是多種身份的集合,我們看到的世界,早就經過這些「身份」所承襲、學會的思想,悄悄侷限。然而,複雜的背景也是我們打開認知的機會,我們永遠無法準確的定義自己,想法、想追求的價值、想過的生活等,每一天都在變動,我們必須認知自己是有彈性的,並在這個認知下,去接觸你陌生的,至少不輕易拒絕你陌生的。
前陣子,韓國瑜小編「又老又窮」一說也引人激辯,有人認為不該忽略高雄的改變、高雄與台北的政府資源差別,更不該這樣稱呼自己要競選的城市,但也有人表示認同,表示高雄就是這樣衰頹。為什麼都是高雄人,甚至同樣留在高雄發展,見解還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這或許也是不同身份、不同成長經歷所致。
而這個爭論也即將被淡忘,馬上就有新的失言、新的宣言產出,消息還來不及消逝,就直接被下個消息蓋過。儘管社會善於遺忘,但那些訊息給人的印象會留下來,這也是愛家公投反對者,面對今天消息而憂心忡忡的原因—那些不真實的話會被聽進去,更糟的話,聽進去的人只會記得聳動的關鍵字。
所見不同,但我所知的臺灣,還是你的臺灣,我們都希望這個島嶼越來越好,所以,我才和你談這件事。
※作者為政治大學廣電系大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