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制中國軍事威脅,國防部將編列136億餘元,從2019年開始,增加產製射程1200公里的100多枚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合成畫面/國防部提供)
隨著近年來中國解放軍增加在對台的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的軍力部署,而漢光電腦兵推中也發現我方遠距精準打擊的雄二E巡弋飛彈的數量,無法滿足台海防衛作戰的需求,據指出,經國防部核定以代號「飛戢二號」,編列136億餘元從2019年開始增加產製射程1200公里的100多枚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來反制中國的軍事威脅。
據指出,國軍現階段能夠在遭受中國第一擊後,進行遠距精準反擊武器系統,仍以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巡弋飛彈為主要的反制武器,但近幾年的漢光電腦兵推中顯示,中國解放軍對台作戰的東部與南部戰區內軍力部署的重要軍事目標,已超過雄二E巡弋飛彈的打擊能量,與在打擊範圍之外,經國防部檢討必須增加雄二E巡弋飛彈的射程與數量後,確定從2019年開始進行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量產計劃。
代號「戟隼專案」生產240多枚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巡弋飛彈,從2008年開始進行量產,但隨著接收雄二E巡弋飛彈的部隊,從參謀本部移轉到陸軍,2016年再移轉到空軍防空指揮部後,量產計劃也原有的「戟隼專案」改名「飛戢一號專案」,但整個量產期程即將在2020年結束。
據指出,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提升案,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就已開始進行,因當時兩岸關係和諧,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提升僅就飛彈關鍵性組件更新研發,以及飛彈組件的微量化等工程來進行,計劃是2020年量產結束前,用新計劃讓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提升可與量產計劃來無縫接軌進行。
知情人士指出,2008年開始進行量產時,因受到美方對台武器系統關鍵性組件的管制,考量其安全度與可靠性,第一批的量產型雄二E巡弋飛彈內導航用的陀螺儀還是機械式,後來陸續從第三地取得雷射陀螺儀,才陸續更換;近年來中科院已產製雷射陀螺儀後,再次更換國產的雷射陀螺儀,2018年6月因美方解除管制,取得美方關鍵組件後,讓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提升更有保證。
該名人士指出,中科院研發射程1200公里的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早在2008年3月時任陳水扁總統完成各項飛行與性能的驗證,當時中科院精心打造了接近10枚的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測試時共選了三枚,一枚為全測彈,另兩枚為備用彈,萬一全測彈有狀況,備用彈立刻發射替代,結果該枚全測彈在蘭嶼、綠島與九鵬之間的空域,飛行時間經換算距離為1200公里,達成性能測試後,成功在空中遙控引爆自毀。2009年馬英九總統時再次觀看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的測試,都通過作戰測評,只要核定就可進入增程型雄二E飛彈的量產。
不過,當年因受美方對台進行飛彈系統關鍵性組件的管制,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多少受到技術上的困擾,但已具備其生產技術,加上這幾年從飛彈組件微量化與取得更先進的技術下,讓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的技術更成熟與具可靠度,因此在蔡英文總統就任後,國防部在簡報中科院有關飛彈產製能量中,已將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列入隨時可啟動的項目中。
據指出,因改名「飛戢一號專案」的雄二E巡弋飛彈量產計劃,即將在2020年前結束,因應中國軍事威脅以及國防需求,以「飛戢二號專案」來量產百枚的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同時也視獲得美方關鍵性組件,進行已量產的雄二E巡弋飛彈的更新與部分的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