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沙龍】「日本應該面對問題」 東大副教授談二戰後的省思

林思怡 2018年11月06日 13:01:00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阿古智子談論戰後省思(攝影:張哲偉)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阿古智子談論戰後省思(攝影:張哲偉)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後結束。身為戰敗國的日本理應負起戰爭責任,不過時至今日,日本的戰後省思態度與德國相差甚遠,因此時常遭到批判與譴責。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秋季思沙龍》3日舉辦「戰爭離我們有多遠?」系列講座,以「侵略也可以『正義』嗎?——中日戰爭的日本省思分析」為主題,播放紀錄片《發動戰爭的男人》,並邀請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阿古智子主講,由中研院研究員陳宜中主持,談一位日本人的戰爭記憶與省思。

 

 

日本應接納歷史

 

阿古智子出生在19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從小居住的大阪八尾市裡住有許多被歧視的「部落民」和「在日朝鮮人」。阿古教授談到小時候受到的教育較為自由,老師多半自己編纂教材,教導學生反對社會階級歧視與戰爭相關的歷史。

 

日本學生運動發展於1950年代到1960年代末期,主要訴求反對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安保條約。阿古教授的老師多數參加過學運,思想上偏向左派。儘管當時課程內容並不複雜,但阿古認為自己受到自由教育影響,可以用「冷眼的角度」觀察世界,同時對於中國人不抱有「過度的贖罪感、空虛的自卑感和優越感」。

 

阿古智子小時候的教育反而較自由,老師多為左派思想。(攝影:張哲偉)

 

然而,現在的日本教育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阿古以小孩就讀的公立小學舉例,提到小孩的小學附近是監獄舊址,但老師未曾談論有關歷史,理由是「太複雜,不好教」。不過阿古強調即使是年幼的小孩也有權利學習此類歷史,就像德國人教導納粹歷史。

 

因為教科書輕描淡寫日本二戰這段「黑暗」歷史,加上媒體與企業的有意渲染,阿古表示現代日本年輕一輩缺乏獨立思考批判的思維,對中國多持有負面印象。在一般生活上,若有人想談論政治多半會遇到無人搭話的情形。

 

阿古智子與談中表示在日本談論戰爭歷史有時候並非那麼自在(攝影:張哲偉)

 

了解「加害」並非自虐

 

阿古教授認為,小孩應有機會學習日本「加害」的一面,知曉戰爭發生的原因。如果能夠主動積極學習這方面歷史,那麼就稱不上「自虐」。因此應該擴大學校教師的自由度,「教育本應是沒有固定答案,但日本老師卻認為要有一個固定模式來教導,這樣的想法需要改掉。」

 

談到慰安婦問題,阿古直言日本否認的態度讓她覺得相當「丟臉」,指稱日本政府應該面對問題,而不是淡化處理。同時,阿古教授也希望日本國內左右兩派聲音能均衡發展,才有機會成為否則日本將一直持續「表面看起來穩定,但內部矛盾叢生」的情況。

 

阿古智子希望日本左右兩派的勢力能均衡發展。(攝影:張哲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