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美國期中選舉】民主共和兩黨各有斬獲 結果透露了什麼?

麥浩禮 2018年11月08日 10:01:00
2018美國期中選舉過後,你不可不知的5個美國面向。(照片:美聯社,後製:潘世惟)

2018美國期中選舉過後,你不可不知的5個美國面向。(照片:美聯社,後製:潘世惟)

美國期中選舉結束,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帶領的共和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優勢,可說是民主黨的小勝。

 

然而選舉的激情過後,我們該怎樣持平看待這個結果?

 

女議員崛起 出現首名同志州長

 

本屆參加競選的女性參選人創歷史新高,在選舉前計合參眾兩院,原有107名女性在國會中服務。

 

然而這個數字已被改寫,本屆期中選舉有關女性參選人締造了多個歷史首次:第一,2名穆斯林女參選人民主黨奧馬爾(Ilhan Omar)與同黨籍的提拉伊布(Rashida Tlaib),雙雙晉身成為美國聯邦眾議員行列,成為歷史上首次有穆斯林女性聯邦眾議員。

 

第二,29歲民主黨卡特茲(Ocasio Cortez)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聯邦眾議員。第三,眾議院上出現了兩個女印第安人新面孔,新墨西哥州的哈蘭(Debra Haaland)及堪薩斯州的戴維斯(Sharice Davids)。

 

另一方面,在科羅拉多州誕生了首位同志州長,他是民主黨籍43歲的波利斯(Jared Polis)。

 

 

民主黨反攻「雷聲大雨點小」

 

民主黨在這次期中選舉一直渴望「翻盤」,試圖改變目前參眾兩院被共和黨控制,在國會接近沒有話事權的局面。面對川普的強硬風格疑似失去民心,選前有美媒更以浪潮(wave)來形容是次選舉,期望人民表態而改變美國目前政治局面。

 

然而檢視選舉結果,縱使民主黨自2010年來重奪眾議院多數地位,但這個結果早已被川普所預期,且共和黨保住了參議院多數地位,對川普而言僅屬小敗,在民主黨的立場中亦不足以成「浪潮」推翻川普領導。

 

不過,能成功控制眾議院的民主黨,預料將會阻礙川普進行立法的過程,以及在監督政府方面起一定作用。

 

另外,在德州的參議院一席競爭當中,現任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雖然打敗民主黨新星奧洛克,但是得票差距不到20萬票,德州作為多年來共和黨鐵票「紅州」,選舉結果無疑令共和黨內部響起警號。

 

不過民主黨雖然在眾議院選舉中成功進行世代交替及新人入場,但暫時尚未找到一顆耀目新星,以面對2年後的總統選舉。

 

 

真如川普說的「巨大的成功」?

 

川普在推特(Twitter)深夜發文表示,在選舉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共和黨雖然除了守住更重要的參議院多數地位外,或更有可能在參議院取得更多議席,但失去了眾議院多數是鐵一般事實。隨之而來的,民主黨可對川普啟動任何對他不利調查,包括早前被質疑逃稅、甚至試圖彈劾他。

 

川普頭兩年一身輕鬆,任意妄為的「蜜月期」將會完結,在推動法案時將會面對議員的抵抗,並會預期川普會不停在網上大罵「攔路虎」。

 

 

這次選舉可說是美國人一次公投的結果,而公投的題目則是「你是否信任川普?」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週二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65%動身會去票站投票的市民,投票原因便是跟總統有關,超過39%的人因反對他前來投票。

 

不過從投票結果顯示,川普在臨近投票日前走訪多個州分造勢的策略是成功的,特別是印第安納州和田納西州成功發掉「總統效應」。BBC預計2020年總統大選,美國各州的投票分布將分別不大。

 

城鄉分裂

 

這場選舉再一次印證出,這是城市與鄉村人民的想法及理念上差距。

 

民主黨在眾議院上獲得勝利,有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那些長期投票支持共和黨,居民教育水平較高的郊區,當然亦要包括一些對川普政策及言論感到不滿的中間選民。

 

在伊利諾伊州,德克薩斯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均出現了支持共和黨的城郊地區,出現「紅變藍」的情況。

 


川普何去何從?

 

在州長方面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發展,一些在2016年以壓倒多數投票支持川普的州分,這一次選民們並沒有一如既往支持。

 

如伊利諾伊州,這個擁有近1300萬人口和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在民主黨籍州長普利茨克(JB Pritzker)大力吹谷下令市民轉投民主黨。 而在堪薩斯州,特朗普的盟友科巴赫(Kris Kobach)則與州長一席緣慳一面。

 

不過,川普並非沒有任何斬獲,共和黨在喬治亞州及佛羅里達州贏得州長職位,以這種充滿種族主義色彩競選形態活動中卻能獲勝,可以為他在2020年總統大選連任中提供策略參考。

 

在傳統的搖擺州分,愛荷華州和俄亥俄州。共和黨均以極小差距獲勝,這為川普2020年總統連任時佔盡地利人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