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變化或許一天一夜也道不盡。(攝影:林思怡,後製:李明維)
1978年中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了中國走向改革開放這條道路。在鄧小平這位核心領導人的帶領下,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全新制度與計畫。中國由下到上徹底改頭換面,經濟迅速蓬勃發展,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冒出,跨國企業接踵而至,最早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等經濟特區插旗。
在經濟發展三級跳的過程中,現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誕生了。
走訪北京、天津與上海,可以發現不同的風貌與步調。中國儘管改革開放時間較晚,卻有更多其他國家的歷史借鑑可以參考。在國內經濟快速起飛的同時,人民貧富不均、教育水平落差,以及城鄉間發展差距和自然環境保護,都是中國政府該面臨的課題。
1990年,中國開放上海浦東地區,在陸家嘴成立全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金融開發區,地點就位於黃浦江畔。
作為中國185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唯一以「金融貿易區」命名的陸家嘴,被視為改革開放成功的標誌之一,也是現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因此有「中國版的華爾街」之美譽。
中國開放腳步愈發快速。2013年,上海成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2015年,也相繼於天津、福建、廣東成立。2018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海南將是第12個自貿試驗區。
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到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習近平,中國經歷改革開放40年,不僅躋身為世界前兩大強國,外資在發展過程中也是絡繹不絕,多數選擇中國作為企業在亞洲發展的首要版圖。
過去有句俗語叫「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在浦東還未開發前,上海浦西發展較浦東快,浦西人甚至視浦東人為「鄉下人」。然而現在上海浦東新區是國際資產管理機構在中國的主要聚集地,區域內擁有100多座高樓大廈,包括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等地標性建築。由此足見中國改革開放對自身與國際帶來的重要改變。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量湧進的外資促成中國經濟發展,然而現在美中貿易衝突持續升溫,部分外資企業為避免受到波及,開始考慮「出走」。加上中國工資提升,勞力成本低廉優勢不如以往,更形成一股龐大的壓力,讓許多在中國興建工廠的外國企業面臨困境。
另外,中國政府開始重視產業升級與環境保護,不再以土地、勞力和能源作為優勢大舉開發重工業、化工等廠房,改以高科技人才為主,強調金融、商業、資訊科技等技術服務行業。再搭上國際正流行的創業風潮,中國政府鼓舞學習力高、彈性大的年輕人大膽實現夢想,在多個城市設立創業公社,提供一切資源輔助青年創業。這些政策都一再暗示,想單純利用中國傳統資源獲利而不轉型的外國企業,退出也只是時間問題。
四面環海的台灣無論人口或面積都跟中國相差甚遠,因此16世紀海上交通發達後,台灣從1624年荷蘭統治時期便開始以對外貿易為主。不僅與周邊各國進行交流,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貿易中繼站。
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則不然。
「中國每個人買顆包子,你看就有幾個億了」。坐在天津往上海的高鐵上,身旁一位70幾歲的爺爺知道我來自台灣,便開始與我搭話,談起中國這幾十年來的變遷。
誠如這位爺爺所說的,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讓商人經商一開始眼界就「夠大」。他們不會只滿足於成為當地縣市的第一,見樹不見林是可笑的。在中國投資的商人知道只要抓住一個潛在商機,認真發展便能從點延伸成線,最終擴張到約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資料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是2018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表現較過去同期優異。不過人民賺錢的速度卻趕不上物價增速,另外高房價也是消耗民眾存款的另一主因。
多重經濟壓力下,民眾可能愈不敢花錢,進一步引發經濟停滯、失業和通貨膨脹持續高漲的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更糟的是,中國貧富嚴重不均只會惡化此現象。少數富人握有多數資產,以奢侈品為消費核心;窮人的低所得則連日常生活都無法應付,不敢將金錢投入市場。如果中國政府放任貧富差距擴大,將為經濟結構轉型帶來不利影響。
隨著中國一胎化政策奏效,人口朝負成長邁進,加上經濟成長逐漸趨緩,物價指數持續上漲,中國該怎麼提振內需市場是政府眼前亟需處理的燙手山芋。
20世紀美國著名學者羅斯托(Walt W. Rostow)將長期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演進區分為5個階段:傳統社會、起飛前的過渡時期、起飛階段、邁向成熟階段與大量消費時代。
台灣約莫在1980年代進入「邁向成熟階段」,並在1997年正式踏入「大量消費時代」。街上高級名牌百貨公司林立,大眾休閒娛樂多樣化,人民重視生活品質與服務水準。
中國則比台灣慢約20年,在改革開放後才進入「起飛階段」。透過引入市場機制、開放境外投資和對外貿易,中國經濟在短期間內迅速起飛。
若說台灣的經濟是一層一層堆疊,中國則如跳板式接連往上翻。「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改」都還無法形容中國眨眼間發生的高速變化。但發展至今,中國必須突破橫阻在眼前的瓶頸。
現在的中國再也無法依靠過去「世界工廠」的優勢撐起經濟發展,必須走向「世界設計」。不少新型公司也已利用科技開發出自己的一片天。像是腫瘤數據平台零氪結合時下最流行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搶攻智慧醫療應用新藍海;或是開發無人遙控潛水器的深之藍,提供海洋智慧科技個性化娛樂方案。
從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再到2017年10月24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寫入黨章。改革開放如今來到第四個十年關卡,是否能夠擺脫「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讓全中國人民獲得應有的社會保障與福利,不需擔憂流離失所的可能性,則有賴當局政府的智慧。
中國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於10月18日展開,中國與台灣70多家網路新媒體的128名記者組成聯合報道團,依序走訪北京、天津、上海、昆山、寧波、廣州、東莞和深圳等地,歷時17天。
各家媒體從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眾多面向報導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國台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也給予本次活動高度評價,認為透過深度細緻的採訪,可以從不同角度展現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充分反映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實現了「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