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究選舉期間那些所謂「接地氣」之語,多數其實和自私、貪婪、短視、低道德感,乃至「宣洩情緒」高度重疊,卻能換個包裝和市井心聲融合在一起。(美聯社)
2016總統大選、2018期中選舉,讓美國媒體開始對本國民主選舉制度有更多討論,甚至以為是否到了需要修正一些規則的時候。否則怎麼實際拿到更多選票的人反而會落選,以及兩院制的設計,如何可以讓並不代表普羅大眾意見的參議院,屢屢否決反映多數民意的眾議院。聯邦共和國百年前創始人的憲政眼光,究竟及不及於當前這個時代?
1950年代的美國政治,因為麥卡錫主義的影響,全國一度陷入交相指控的境地,不同立場者彼此敵視近乎仇視,攻擊對手的言論也愈趨激烈和不留餘地。回顧這段歷史,讓人不忍卒睹,但美國有幸挺過來走到今天。沒想到半世紀後,美國社會再受挑戰,政治上互看不順眼的兩方站得愈來愈遠,搧風點火的,除了訊息綿密、穿透力強的新式媒體,「民粹主義宗教化」,更相當程度被視為是人性中理智遭到扼殺,以至公民素質愈顯低落的重要原因。
同一時間,眼看金字塔上層富裕的美國人和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權益往往不受諸多立法弊端而損害,但所得屬於中下階層的選民,卻常常因為黨派政治造成的僵局,始終無法有效改善自己的生活,於是導致了一票選民以為自己無能為力,然後便對時局呈現出「冷漠」狀態。美國人則將這種遠離政治塵囂的行為,稱之為一個人「面對破碎系統的理性反應」。
偏偏,這種「冷漠」向來無助已然炙熱的政治烽火降溫,倒又更加助長廝殺的煙硝,尤其等於是間接鼓舞政治上那些最偏執的、最反智的、最譁眾取寵、最語不驚人死不休、最猖狂、最囂張政客的表演慾,他們往往只看到台下有多少觀眾,即便受不了,不進場,甚至唾棄他們的的人其實更多,但那完全淡化不了他們虛華的滿足感。
川普便是個足堪佐證到發霉的例子。他的言談卑之無甚高論,不過常常被稱頌是「接地氣」,結果細究選舉期間那些所謂「接地氣」之語,多數其實和自私、胡謅、短視、低道德感、見識狹隘,乃至和「宣洩情緒」高度重疊,又或者換個包裝讓人以為是和市井心聲融合在一起。身處複雜時代卻總想要簡單過活的選民,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乾脆包裹通收。神棍能存在是這樣來的,政壇上的神棍亦復如是。
「民粹主義宗教化」,指的就是選民不再以其「智識」去判斷政客的言行,到頭來就是民主體制遭到歪曲。政治場域常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選民之間恐怕也有一樣的狀況。當民主交戰不再出於說服,而是煽動,不再出於辯證事實,而是玩弄手段,在多說無益,徒增無奈下,首先受到打擊的就是天真地想以理智為之的人。
選舉,就這樣平白讓位給為數不少僅僅沉溺瘋狂勝敗,卻絲毫不關切歷史感、責任感、真實性和理智線者的遊戲,放任政客、媒體、支持者(信徒)勤奮站隊動員,連本該是強調科學原則的選舉民調也徹底淪落成干擾選情的操作工具。
「多年來,我們經由內戰戰勝了奴隸制,透過街頭運動贏得婦女選舉權,透過多種族群眾運動贏得普遍的公民權,透過犧牲和奮鬥贏得了一個有益眾人的治理體系和遠程的民主。我相信未來我們可以繼續這樣做。」期中選舉過後,有美國評論者提出這番自我鼓勵(安慰)話語,是意味深遠?又或者是身處「民粹主義宗教化」漩渦,只得在心靈深處隱隱灌注的精神勝利法?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又能否相信未來我們還可以繼續這樣做?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