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式前衛:1960s的台灣電影實驗」於紐約經典電影資料館播映(TIDF提供)
(此為下篇,上篇請點這裡)
在費城光箱電影中心的放映結束後,緊接著是本次美國巡演的重頭戲,在週末於(10/19-21)紐約的經典電影資料館(Anthology Film Archives)進行導讀與放映。
做為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紐約也是全球藝術重鎮,不光是博物館的規模與數量驚人,以電影來說,全世界各式各樣的電影每天都在紐約輪番上陣,著名的電影機構和電影院,如MOMA(現代美術館)、林肯中心、IHP Cinema、Film Forum、Museum of Moving Image、Maysles Institute…等等,皆常態性的播放藝術電影、動畫、紀錄片、實驗電影,彼此形成一種既互補又競爭的狀態。換句話說,做為策劃方一定要有長遠規劃,積極尋找那些符合機構調性的節目,而做為觀眾,最大的遺憾就是每天都會錯過數以百計的電影。縱使每一部電影都擁有各自的群眾,但仍不免淹沒在紐約的電影大海中。
在這其中,經典電影資料館有著不可撼動的獨特地位。1970年代初期,前衛電影工作者喬納斯梅卡斯(Jonas Mekas)、Jerome Hill、P. Adams Sitney, Peter Kubelka、Stan Brakhage、等人,共同募款奔走,並改造了原先為法院的建築物,成為一個擁有兩個影廳(座位數為215與75)、圖書館、辦公室、藏品室的前衛電影之家,牆上掛有許多繪畫及平面攝影,也有藝術家白南隼、Michael Snow等人的作品。一踏入這裡宛如時空倒轉,40年來不變的老空間與硬派作風(如仍需現場買票)仍保有1970年代的時代氛圍,被譽為前衛電影教父喬納斯梅卡斯已屆95歲高齡,影史傳奇的他至今仍會親自出席許多相關活動,活力滿滿為人津津樂道。
節目選片人Jed Rapfogel也特別替我們進行導覽,放映室牆上掛滿了各種線材,經典電影資料館始終傾向於以原始拷貝進行播映,從8mm、16mm、35mm、Betacam、VHS到DCP數位放映設備,全部應有俱全(像這次就以8mm播映韓湘寧的《跑》);此外,穿過暗道後我們進入已不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在這個挑高的空間裡,架上有數萬冊,自1960年代起從全世界收集而來的與前衛電影相關的書籍、報章、雜誌,還有許多著名導演與經典電影資料館的通信和照片,藏量浩瀚驚人。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和屬性,在全球前衛電影愛好者的心中,經典電影資料館絕對是一個必去朝聖的神聖殿堂,「想像式前衛:1960s的台灣電影實驗」能在此播映,真是萬分榮幸。
我也特別帶著由邱剛健、莊靈、黃華成等人於1965年創辦的藝文雜誌《劇場》(共發行9期,1967年停刊)造訪,當年台灣的藝文青年必須透過閱讀《劇場》上自英文翻譯而來的電影文章,想像西方藝術電影的模樣,進而自己創作;在第五期的《劇場》上,恰巧介紹了美國的地下電影,也刊載了安迪沃荷(Andy Warhol)、喬納斯梅卡斯等人的照片,以及由喬納斯梅卡斯所寫的〈給電影工作者的一封公開信〉。這份巧合,讓Jed嘖嘖稱奇,同時補充了台灣1960年代的時空背景。
同樣地,在紐約的放映以陳耀圻導演的1963至1967年的四部學生短片《后羿》、《年去年來》、《上山》、《劉必稼》揭開序幕,在滿場觀眾中,陳導演定居紐約的女兒也前來觀看,她說以前只有聽父親提過,但這是第一次看,非常喜歡;也有觀眾在看完牟敦芾的《跑道終點》後讚賞這是一部「史詩鉅作」,很難想像當年有這麼具批判性的台灣電影;閉幕則由華裔聲響藝術家Spencer Yeh、Brandon Lopez 及 Lucie Vítková以「弦樂三重奏」方式對白景瑞的《台北之晨》與張照堂的《現代詩展/1966》現場配樂,「現代音樂」的樂風為作品再添現代感。
而在這幾場放映中,我在經典電影資料館看完黃華成的《實驗002(座談會側拍)》後,引發了一股奇特的感觸。
事實上,在此單元的眾多影片中,就屬《實驗002(座談會側拍)》最不容易觀看。黃華成在1960年代末期,除了擔任《劇場》雜誌的美術設計並舉辦許多展覽外,他也是最多產的前衛電影創作者,拍出了《原》(1966)、《實驗002》、《現代の知性の人氣の花嫁》(1966)、《實驗003》(1967,概念作品)、《生之美妙》(1967,以妻子張淑芳掛名)、《香港廣告映畫片》(1969)等作品,是公認最才華洋溢、前衛調皮的藝術家。
然而,1970年後他不再創作電影,輾轉在電影圈、出版圈工作,視覺設計裝與裝禎排版堪稱一絕,1996年他因癌症過世後,所有的電影作品也不知去向,TIDF團隊經過一年半的尋找仍苦尋不著,最終僅在一捲由電影資料館(現為國家電影中心)於1994年舉辦「《劇場》與我」座談會的活動側拍錄影帶中,發現黃華成與《實驗002》的蹤跡,我們決定將這一段落擷取出來,騰上中英字幕放入片單之中。
在座談會上,黃華成從口袋中掏出《實驗002》的8mm膠卷,模仿1967年於《劇場》雜誌第二次電影發表會首映時的放映方式進行播放。影片由張照堂擔任攝影師,一路追著穿著丁字褲的金炳興的屁股,黃華成將投影機放置在安全帽上,於六個銀幕上搖擺橫移,並由現場人聲看片隨機發出喘息聲。
這捲側拍帶幸運地記錄到他的談話,還有《實驗002》再度放映的方式與現場情況。即便畫質很差,拍到《實驗002》本片畫面時粗糙到完全看不清楚,但真的別無選擇也別無他法,因為這可能是黃華成與其電影在世界上僅存的唯一影像紀錄。換句話說,做為觀眾,我們必須透過自己的想像去進行詮釋,正如這些創作者在1960年代的情境一樣,僅能透過文字去想像電影,這捲側拍也成為「想像式前衛:1960s的台灣電影實驗」單元中最重要的隱喻。
然而,也許正是造化弄人,時不我予,在當時台灣特殊的時空和高壓政治背景下(如1968年發生的「民主台灣聯盟」,陳耀圻因涉入讀書會事件而被捕一個月後釋放),這群藝術家在當時難以與西方接軌,創作自由也受到許多限制,或多或少葬送了他們繼續搞前衛的生涯和可能性;但出人意料的是,在50年後,他們的作品居然能因為「想像式前衛:1960s的台灣電影實驗」單元來到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經典電影資料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好似帶著這些創作者的精神和靈魂(部份導演已逝世),來到了一個全世界上最適切、最嚮往的歸屬之地。或許可以說,這個單元能夠來到這裡,不只意義重大,也令人倍感欣慰。
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是促成此次美國巡演的最大功臣,亦很俱品味地使用了《實驗002》的劇照做為文宣主視覺。特別是承辦人柯慧貞小姐,在長達10個月的籌備過程中,不厭其煩地對這些作品的細節進行考證,獨力完成版權洽談、拷貝調度、連繫協調、行政溝通,甚至從西方觀眾的角度,重新以英文撰寫所有的策展論述與影片簡介,為這些作品留下了堪稱完美的英文資料,所有映演也圓滿結束,成為難忘的回憶,在此特別感謝。(文/林木材)
※「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將於2019TIDF巡迴展中完整播出,現正規劃中,敬請期待!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
【延伸閱讀】
●用身體表達影像創作初衷:2018 DOCDOC紀錄片工作坊的「身體報告」
●在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裡探索今昔@法國電影筆記七月號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電影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