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系統」,期望在2018年底開始啟用。(中新社)
隨著航太科技高速發展,中國也嘗試逐步擺脫,長年依賴俄羅斯與美國的現況。不只讓太空艙、運輸火箭改為自製,北京更大的野心,要打造以「北斗七星」為名的自有衛星導航系統,藉此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倚賴。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繼19日第十八、十九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製造的北斗三號系統基本部署完成,最快將能從12月開始運行。初步服務區域包含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2年(2019-20)還將發射11顆衛星,預計2020年讓北斗衛星系統服務範圍擴及全球。
China's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seeks to displace #US managed #GPS. All electronic gear from #China to be Beidou compliant https://t.co/xWrWN8UcSN
— Sri Lanka Global (@srilankaglobal) 2018年11月25日
除了民用領域、當初由美國空軍(U.S. Air Force)研發的全球定位系統,最大的用途仍是軍事領域,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教授卡普蘭(Marshall Kaplan)表示,「很明顯地,他們不想依靠美國的GPS系統。事實上,中國不希望自己重要軍事項目,要使用一個由美國人掌握開關的系統。」
China will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home-grown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to cover all transportation fields: Ministry of Transport https://t.co/sfgqddKBbH pic.twitter.com/mMYzKZRB5S
— China Xinhua News (@XHNews) 2018年11月23日
《中國新聞網》指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執行計畫,1994年啟動第一枚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的研製工程,大陸要擺脫當前、高度倚賴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限制。
外界預估,中國總共投入約89至106億美元(約新台幣2745至3269億3千萬)的研發經費,而其定位精確度最高可達到1公尺,若有地面儀器輔助還可更加精確,比當前GPS提供的2.2公尺還優質。
隨著相關技術的突飛猛進,目前聯合國(UN)已認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
從2011年開始對中國大陸用戶提供導航服務、隔年擴大範圍至亞太地區。2015年大陸航天局開始升級北斗第三代計畫,北斗衛星第三代導航系統,將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
BEIJING - China will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home-grown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to cover all transportation fields, 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from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MOT).https://t.co/cLEzGk4NNY pic.twitter.com/3zdgMMzBLJ
— Gustavo Monópoli - Digital Passionate (@Gustavo87877129) 2018年11月23日
除了衛星系統,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對歐美發起挑戰,無論是軍機、民航機或是運輸火箭,不僅不讓波音(Boeing)和空中巴士(Airbus)專美於前,在火箭方面、更以國家力量介入,與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 X、貝佐斯(Jeff Bezos)的Blue Origin競爭。
在珠海航展亮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預計在12月份發射,此次目標、要為人類揭開不熟悉的「背面」,並首次在月球背面和高緯度極地著陸。而2020年北斗衛星系統擴及全球的同時,中國也計畫繼美國、歐盟之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進一步擠身「航太大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