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崛起不但衝擊民進黨,也衝擊白色力量。(攝影:張哲偉)
11月25日凌晨2點40分,中選會確定柯文哲當選,柯緩緩走上競選舞台,一句「阿伯回來了,而且明天就繼續上班!」讓在場的三萬支持者歡聲雷動。這三萬支持者幾乎清一色是年輕人,在確定柯文哲確定勝出連任之際, 她們興奮狂喊,有人甚至激動落淚,其中有些人在現場已經足足等了10個半小時。
其實這三萬年輕人一度有心理準備,如果柯文哲真的不小心微幅落敗,她們就要直接簇擁柯文哲選總統,就如同1998年陳水扁連任首都市長失敗那晚一樣。但最後柯文哲最後贏了3254票,微幅勝出的票數顯得有點尷尬,因為既沒有那種被藍綠夾殺而落敗的悲憤,也缺了那種挾大贏氣勢而直攻總統的正當性,除了繼續做好首都市長,此刻柯文哲更上層樓的路似乎卡住了。
白色力量崛起是最近幾年台灣政壇的關鍵字,柯文哲不藍不綠、甚至忽藍忽綠的行事作風,也成為決定過去兩年台灣政治的琺碼。一般認為,在國民黨長期積弱不振,以及民進黨決定在首都市長選舉自提人選後,白綠結盟已經告一段落,柯文哲慢慢吃下國民黨版圖,取代藍營與如日中天的民進黨對抗,將是未來的政壇大勢;不過,這場九合一大選給了國民黨重生的契機,藍營群眾不再需要柯文哲這個「救世主」,這樣的政治盤算也必須重新改弦更張。
事實上,「韓流」崛起不但衝擊民進黨,也衝擊白色力量。柯文哲在選舉最後階段突然告急,與藍綠對決氣氛升高,藍綠支持者大舉回流直接相關。而當國民黨支持者對於2020年直接由「自己人」拿回中央執政權信心滿滿之際,柯文哲對於藍營的工具性價值已經大為降低。眼下,柯文哲還有兩條路:一、組黨,走自己的路,徐圖決定何時直攻總統;二、重新啟動白綠合作,但同樣保留未來選總統的空間。有趣的是,這兩條路並不完全互斥。
關於第一點,要問的是2020年或結束首都市長任期後的2024年?如果是前者,柯文哲最慢在半年後即要投入參選,在這之前,他必須立刻開始籌組政黨(最少是政團),甫要衝刺第二仼期的他恐無餘力。更何況,柯只小贏三千多票,現在甚至還有當選無效官司要打,又能有多少正當性立刻投入總統大選?這次的選舉結果,的確宣告柯文哲很難立即逆勢投入總統大選。
但如果時間是放在2024年,不僅柯文哲立刻籌組政黨的壓力大減,他作為首都市長的高度以及對年輕人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這段時間將持續成為左右台灣政壇的關鍵力量。柯文哲在當選之日指稱,他與民進黨的關係「與四年前一樣」,形同向民進黨遞出橄欖枝,已隱約透露了白綠合作的可能性;即將登場的兩岸雙城論壇是如何走向?也將成為觀察白綠合作的轉折點。
至於民進黨,在此次得票率創下過往十年所有選舉新低之後,也將被迫重新思考與白色力量的關係。如果「韓流」是催動藍營支持者熱情投入這場選舉的主要力量,那在首都選舉與柯文哲對決,難道對其他縣市會沒有任何負面的外溢效應嗎?看看開票當天凌晨三萬雙心懸柯文哲能否當選的眼神,這答案其實不言可喻。深綠支持者挾持民進黨路線,將白色力量往外推,當然也是民進黨在這次選舉潰不成軍的關鍵之一。
韓國瑜的出現改變了這場選舉,國民黨的大勝也重新劃定了此時台灣的政治座標,制約了白色力量的政治路線。柯文哲未來的路還有多寬?又隨著藍綠勢力的消長出現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