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因可能想都沒想過,一場自己原先自認為頗具勝算的選舉,結果差距竟然會如此接近。(攝影:張哲偉)
這次大選中最讓入跌破眼鏡的,當然是台北的柯文哲與高雄的韓國瑜;二人一南一北,把全國的人心都吊到半天高裏去。但如果仔細分析,卻可以看出許多意義深長的細節:首先,柯粉與韓粉有高度的重疊性。接著,韓國瑜曾經是柯p所任用的北農總經理。因此韓即便與其他五都國民黨侯選人合體造勢,卻獨漏台北的丁守中。雖然丁說這是因柯對韓有「知遇之恩」,但這種說詞顯然不符合政黨政治的常態。而經驗告訴我們,不符合常態的多半都有問題(這也就是古訓「反常即妖」的道理)。
再進一步分析,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股權中,公股部份由農委會、台北市政府各佔22.76%,民股中則以各級農會為最大股,佔了24.81%。因此如果台北市政府不想被農委會主導北農人事,勢必得和各級農會結合。這其實就是韓國瑜北農總經理人事案的原因:一開始柯P想主導北農人事,但遭農委會否決後,轉向與掌握各級農會的雲林張派合作。
而韓國瑜的岳父李日貴為張派成員,由張榮味推薦韓任總經理一事看來,柯P已和雲林張派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與合作關係。因此在韓離任北農而轉戰高雄市長選舉且造成「韓流」後,柯P就曾奚落民進黨政府,認為韓本來在北農做得好好的,但民進黨硬把他拔掉,以致於搞成現在這個局面。
再者,柯粉與韓粉有高度重疊性。而柯P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粉絲,除了他的人格特質外,不諱言的,當然是他透過網軍操作議題的方式。而這次「韓流」現象,不也是透過網路傳播所聚集的效應?再加上雙方本有淵源,以及寧可違背政黨政治的常態,這些都不免讓人聯想:柯P與雲林張派是否已經結盟,而在韓國瑜決定參選高雄市長但聲勢未見起色時,是否有柯家軍暗助韓流在網路上的操作?
這麼推斷並非天方夜譚。因為柯P是極度自負的政治人物,他絕對不會只停留在台北市,剛選上市長時「一日雙塔」就是最好的證明。既然不想只停留在台北市,又缺乏藍綠奧援,唯一之計當然就是與地方派系結合。而且在北農人事案上,雙方「不打不相識」,在農委會否決各自所屬意的人選後,雙方反而聯手了起來。
如此說來,柯P似乎極工心計、城府甚深。但,這其實是政治人物必然的選擇。當年李登輝引進地方勢力,就是為了避免受國民黨傳統大老的掣肘。柯P今天做的,只不過是重複李豋輝的老路而已。
但弔詭的結果是,被幫助的韓國瑜大勝陳其邁,幫助別人的柯P反而只險勝丁守中三千多票。照理而言,不該是行有餘力才去幫助別人嗎?怎麼柯P如此講江湖道義,在自己極端危險下,還肯站出來幫朋友兩肋插刀?原因說穿了就是自負,柯P向來自視甚高,無論是智商,或者是學經歷,他的確都是「人生勝利組」。甚至在被逼得以素人出來從政的狀況下,不只在綠營中比民調出線,更戰勝了藍營的連勝文,第一次就選上了台北市長,而且還得到了相當高的支持。
因此在自信滿滿的狀態下,以及為未來可能走出台北市而操兵演練的考量下(他其實已經到彰化幫黃文玲,新竹幫徐欣瑩),柯P極可能派出手下為韓國瑜操盤網路選戰攻防。但沒想到結合韓的人格特質、語言風格竟形成了「韓流」,而高雄的地方派系在眼見韓聲勢日增下,評估韓勝選有望,因此投入大量資源來幫助韓。簡言之,柯P為韓派出空軍,而以王金平為首的高雄地方派系則是陸軍,空陸結合的一體戰之下,再加上民進黨執政不力,當然打得陳其邁毫無招架之力。
但把韓國瑜的聲勢打高之後,卻造成柯P原先意料不到的態勢:由於高雄長期為民進黨所執政,泛藍原先根本不認為可能取得勝利,沒想到韓國瑜竟然聲勢大盛,而產生了外溢效應:泛藍連在高雄都可能獲勝,其他地方當然更應全力以赴,特別是天龍國的台北。
因此丁守中從一開始被嘲笑為「佛系」戰法,到後來荒腔走板地學網紅、裝年輕,幾乎毫無勝算,但卻因為藍軍因韓聲勢大振而大量歸隊,導致柯從十拿九穩變成險勝一籌。而在突發狀況下,柯P只能違反常理、狗拿耗子,讓競選總幹事小野表態去挺陳其邁,一方面既試圖壓抑韓流高漲在台北所產生的外溢效應,另一方面也試圖吸引綠軍歸隊支持。
所以當柯在選後表示,自己沒被韓流滅頂,已經很厲害了。這其實是真心話,因為他想都沒想過,一場自己原先自認為頗具勝算的選舉,結果差距竟然會如此接近。而且,原先設想在白綠分家之下,柯P如果還能大勝藍、綠,很可能就可以挾其沛然莫之能禦的聲勢,在2020年登高一呼挑戰總統大位。但是現在不只理想狀況未能成真,還差點讓丁守中選上,果真如此,不只市長大位不保,柯P還可能成為反藍陣營(泛綠、白色力量……等)的公敵。這,難道不會讓柯P私下捏一把冷汗?
古希臘人說得好,性格決定了命運。柯P的自負其來有自,但如果他還真想更上一層樓,光靠聰明是不足以應付的,而得靠智慧。但問題是,智慧從來不是廉價的,曾國藩在家信中說:「吾平生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為什麼?因為成功時,「爽」都來不及了,哪顧得上反省?但不會反省,就無從明白勝負之理,也無法複製成功,更不可能避免重蹈失敗。
簡言之,聰明是知道怎麼做才會成功,但智慧卻是知道這麼做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懂得以後果來決定是否放手一搏。打個比方,這就像小說裏的科學怪人,創造出它的科學家當然聰明絕頂,但卻缺乏智慧去判斷創造出它的後果——那就是,最終和它共同走向滅亡。
※政大東亞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