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GDP統計數據,就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不信,他寧願相信被《經濟學人》稱為「克強指數」(Keqiang index)的實際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美聯社)
中國大陸在「大躍進」時期曾經盛行「假大空」,至今遺毒未減。比方說,城市裡四處可見的小廣告(因為有礙市容觀瞻而俗稱為「牛皮癬」廣告),充斥辦假證、假文憑等訊息;又比如,穿過深圳的地鐵站,筆者曾目睹排排站著一群兜售假發票的人,大剌剌地對著擦身而過的旅客叫喊著「發票!發票!發票!」
這種造假成風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各種數據嚴重灌水。而數據造假背後隱含的問題是量化數據的膜拜思維,績效掛帥的功利主義,以及長期因為專業倫理淪陷失守、只為政治和利益邏輯服務而導致的積非成是。
近日,遼寧省爆出GDP統計數字造假風波,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紀委)批評後,遼寧省委於8月25日承認「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其實,早在2014年,中共中央巡視組即曾點名遼寧有經濟數據造假問題,時隔兩年後的今天,造假問題依然未獲解決。
不只遼寧一省,中國東北地區的其他省分也同樣長期存在著經濟數據造假問題。2003年以降,曾經紅極一時的「東北黃金十年」,一夕之間豬羊變色,轉變成當下的「東北告急」:東北經濟人為製造出來的虛假繁榮不再,從過去被捧上天的「工業搖籃」,變成了此刻人口嚴重外流、經濟凋敝殘破的「暮光之城」。
地方GDP增速、總量都超過全國
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大陸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的現象。地方省市GDP總量加總數字和國家統計局調查的全國GDP總量數字老是兜不攏,一直存在著地方GDP「增速超過全國,總量也超過全國」的荒謬現象,而且前者總是比後者硬是多出了人民幣2~4兆元!這也難怪中國當局公布GDP增長率跌破7%之際,國外觀察家對此數據卻普遍存疑,認為真實情況應該是更糟才對。
確實,地方政府逐級向上呈報的GDP增長數據固然摻有水份,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調查數據也未必可信。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最近才因「長期搞迷信活動,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與收受賄賂等問題落馬,而其所主持的國家統計工作的嚴謹度如何,可想而知。中國的GDP統計數據,就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不信,他寧願相信被《經濟學人》稱為「克強指數」(Keqiang index)的實際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經濟學人》曾經指出,「克強指數」比官方發布的GDP數據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從地方到全國的GDP數據造假,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當局對GDP數據的迷信,以及重「量」不重「質」的經濟發展主義。GDP等經濟數據不好看,官位就升不快,為了能夠平步青雲,官運亨通,經濟數據不造假的人等於是笨蛋。
除了政府部門,中國大陸社會各領域也長期存在造假慣習,以致於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今年9月,《經濟參考報》的一則報導揭露,中國有超過八成的新藥臨床數據涉嫌造假,而理應把關的監管環節則幾乎已到了層層失守的地步。其中,有些藥商甚至直接「山寨」國外研發成功的新藥,只花一週時間進行紙上作業,完全跳過臨床試驗階段,卻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獨家創新藥」的政府批文!
連攸關生死的醫藥領域都造假嚴重,更別說個別電視節目、電視台收視率,或是電影院票房的長期造假情事,早已不是新聞。
從實體世界到虛擬經濟皆有假數據
中國大陸不少大企業或企業大佬同樣不免俗,作假弄虛的情況時有所聞。例如,多年來愛出風頭、高調行善的「土豪」商人陳光標,近日即被《財新周刊》的一篇調查報導揭穿,所謂「首善」是假,「首騙」才是真的:誆稱自己已捐善款近20億元人民幣的陳光標,前後累計實際至多僅捐了約2千多萬元人民幣。
另一個例子是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團和旗下企業「淘寶網」。年年創新高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交易總額,2015年宣稱雙十一當天的單日交易額高達 900 億人民幣,比前一年增加近六成。但這麼驚人的數據,被外媒質疑不實。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再因被懷疑財報不實而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而長期因假貨問題遭人詬病的淘寶網則遭「國際反假聯盟」(IACC)取消會員資格。但馬雲對假貨問題的態度前後不一,竟然口無遮攔地說「假貨品質比正品好」,更為淘寶辯護:「如果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我們馬上就關」,令人為之氣結。
不過,馬雲所言不虛,中國大陸假貨太多是因,淘寶銷售假貨是果,關閉淘寶網確實無助於解決假貨問題。但是馬雲也忘了一個事實:正因大企業如淘寶網未能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只著眼於擴大市佔率和商業利益,對於包括假貨在內的種種造假行為無動於衷,這才提供一個假貨快速變現的管道,並且大大助長了假貨橫行的氣焰。
此外,近日被揭露的大陸學術界SCI論文造假、代筆醜聞,以及微信公號「刷粉(絲)刷(閱讀)量」的真相曝光…等事件,在在顯示整個社會充斥著過於迷信「大」數據,並且藉此換取政治和商業利益的亂象。一言以蔽之,在這個所謂「數據為王」的時代,最大的弔詭是有一種統計叫做「中國統計」,這是中國特色的「大」數據:從實體世界到虛擬經濟,幾乎所有的數據都是假的,間或甚至出現嚴重灌水情事。或許,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確定真實的數據只剩下不斷高漲的房價,在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來臨之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