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上位後更力大幅增加最低工資,但是伴隨帶來的卻是物價及失業率上升。(美聯社)
擁有三星、LG等知名科技龍頭的南韓,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近日宣布,從2019年起、政府將再度調漲最低工資至4萬7千元新台幣。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在寅端出的牛肉卻未能與時並進,南韓經濟結構逐步造成分配不公,年輕人的生存情況愈見困難,台灣人羨慕南韓高工資的同時,南韓並非我們想像般美好。
A generation of young Koreans losing faith in President Moonhttps://t.co/waToihZRCm
— Nikkei Asian Review (@NAR) 2018年12月3日
擁有日本語言學學位,28歲的朴智鉉(音譯)目前在首爾一家日本公司中兼職工作,他很希望獲得一份穩定的全職工作。但在不斷求職過程中,遇到大企業及政府部門的「閉門羹」後,朴智鉉早已失去了求職的欲望,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希望。
▪ S. KOREA YOUTH UNEMPLOYMENT SURGES
— Arirang News (@arirangtvnews) 2018年12月6日
Aging population, labor structural problems lead to higher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report: BOK pic.twitter.com/YDaWRF0tGq
文在寅調高最低工資的政策,不但沒有改善年輕世代就業狀況,卻反讓新生代更難進入職場。學者坦言,文在寅的最低工資政策,和透過稅金創造公共部門職缺,來達到「職位增加」的做法令人憤怒。「當中很少數屬於高階工作職缺,但這些早已預給首爾那些頂尖大學畢業生,一般人如今想找份正式工作,猶如摘星般困難。」
[#Monitor] #Unemployment rate for #Koreans in late #20s more than double that of #Japanhttps://t.co/TA1J45vRdn
— The Korea Herald (@TheKoreaHerald) 2018年12月6日
文在寅2017年上台時,曾大力宣稱改善年輕世代就業失衝的問題,並矢言對最低工資的政策上「下重手」。但不久後、2019年達成最低時薪1萬韓圜(約269元新台幣)的承諾卻確定「跳票」。
根據蓋洛普(Gallup)最新民調顯示,2018年11月,文在寅總體滿意度僅53%,比10月大幅下降9%,在19-29歲的年齡層中,由2017年的80%降至60%,在所有年齡組別中下降幅度最多,對文在寅的不滿度亦由7%上升至28%。
但是從民調當中,卻能看出,僅是相隔一個年齡層,便出現世化想法異同的端倪,30-39及40-49的年齡層,為文在寅「堅實」的支持者,多達有64%30多歲的人滿意文在寅施政。
2018년 12월 경기·살림살이·실업자·노사분쟁 전망, 작년 9월 이후 가장 부정적. '나빠질 것': 경기 10월 46%→11월 53%→12월 54%, 살림살이 27%→29%→31% / '증가할 것': 실업자 11월 56%→12월 58%, 노사분쟁 51%→56%, 국제분쟁 40%→34% <한국갤럽 데일리 제334호> https://t.co/cWUkcaC8Rs pic.twitter.com/P5f3PYYI8T
— 한국갤럽조사연구소 (@GallupKoreaNews) 2018年12月7日
分析指出,由於他們目前有良好的工作為當代既得利益者,面對南韓結構性經濟問題,較不受到影響。
事實上,南韓近年來一直大幅調高最低工資,2008年南韓最低時薪僅3370韓圜(約108新台幣),但在2012年開始,每年最低工資均以至少6%的水平漲薪,2018年更大幅漲薪16.4%為歷屆最高。
南韓最低工資委員會近月更再度通過決議,將2019年最低時薪訂至8350(約247元新台幣),最低月薪則174萬5150韓圜(約5萬1千新台幣)。
然而工資的上升,伴隨而來並不是勞工的錢包「豐滿」,中小企面對逐年上升的人事開支,只能轉嫁消費者,導致物價指數持續攀升。
就算南韓政府祭出多項政策,對業者提供補貼及限制店房租不正常調升,可補救措施卻僅是杯水車薪,許多業者為了節省人力成本、不願填補職缺,反而造成現有僱員的工作負擔和離職現象。
與此同時,由於每年11、12月為南韓公務員考試時間,不少青年人為了進入政府體系拿取「鐵飯碗」工作,不少人辭工考試,造成人力不足,年輕人失業率上升的現象。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南韓成為最受影響的國家之一,當時韓圜大幅貶值,股市災難性下跌,韓國政府更要向國際貨幣組織(IMF)求救。有韓國導演更將當年事件拍成電影《分秒幣爭》搬上大銀幕,講述南韓政府當時面臨破產重大危機。
二十年過去,南韓轉型成為高科技發展領先全球之一的國家,但協助三星等企業脫變成為世界龍頭的南韓政府,隨著時間發展卻陷入雙面刃,政府除了依賴這些大企業發展及提供稅收,大企業壟斷國家大量產業,中小企業的發展力量微弱,年青第一代的就業失業率不跌反升。
據南韓統計廳數據指出,2017南韓人口共5147萬人,雖然就業人口增至逾2655萬人,按年增加31萬,失業率維率3.1%,然而因人口持續上升,失業人數增至102萬人,創自2000年來歷史新高。
總部設在巴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南韓2018年度經濟增長率將由2017年的3.1%,放緩至2.7%。OECD表示,南韓需要調整以收入為主軸的經濟政策,全面檢討調整最低工資政策,以免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應鼓勵創業及女性就業,恢復經濟活力。
國立首爾大學學者朴相玹直言,南韓產業結構需要改變,「政府需要培養中小企業,讓這些企業能創造高薪、前景好的職位,藉此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他認為,現在南韓政府過度依靠大型財團,政府必須帶頭作出轉型,將經濟模式轉移到像德國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國家體制。
「如果中小企能提供對比大企業薪資約八成的職位,這便會吸引年輕人轉向中小企求職,人愈多進入中小企將預計創造100萬製造業職位,讓他們有工作,又不會由待遇太差而動輒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