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黃背心運動」高漲,讓總統馬卡洪(Emmanuel Macron)面臨上任一年半以來最大的考驗。 (湯森路透)
持續1個月的法國「黃背心運動」,原先由勞工階級反對調漲燃油稅而起,至今發展為一場不滿總統馬卡洪( Emmanuel Macron)執政的全國性抗爭,不僅是他2017年上任後面臨的最大政治考驗,更緊緊牽動歐洲政治未來的發展走向。
不到1個月之前,馬卡洪在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前,對著全球近70位國家元首,為紀念一戰終戰協定簽署100週年發表演說,頌讚聯合國(UN),稱「國家主義是對愛國主義的背叛」,誓言要做全球主義的掌旗手。
時間推移到1日,場景同樣是在這座意義非凡的地標前,警方與抗議群眾的催淚瓦斯和石頭你來我往。這是馬克洪上任以來,首次退後一步、妥協。對於反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吹起民粹主義者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挫折的時刻。
但馬卡洪的失敗,同時也是對歐洲政治的強烈警告。《彭博》(Bloomberg)分析,近幾年之中,歐洲各地出現許多重大的關鍵時刻。
從希臘的債務危機、反對移民的強烈情緒投射到英國脫歐公投,每一個獨立事件,影響範圍可以擴及全球。但從未有過這麼多「政治禿鷹」,虎視眈眈地盤旋在一個對世界秩序影響深遠的領導人身上。
波蘭政府正對極右勢力張開歡迎之臂;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也趁機哄騙國內民族主義政黨,謀算著在2019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上,發動攻擊。同時,義大利則與歐盟就預算支出正面對峙中。
雪上加霜的是,歐盟的救火隊長、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打算卸下職位,她手上維護民主價值的棒子,照理來說應該交給馬卡洪。但他在法國國內的支持度卻是搖搖欲墜,不若「德國媽媽」在自家取得支持,進而鞏固梅克爾在國際舞台的領導力。
知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資深研究員鄧甘(Nicholas Dungan)表示:「當支持度跌到20%且有民眾上街抗議時,無法發表捍衛國際秩序的演說。要重新取得信譽,非常困難。」
11月11日是一戰終戰紀念日,當天一個對比鮮明的畫面,是馬卡洪當著大行保護主義的川普面前,大談全球合作的必要性。然同一天,也是波蘭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政府官員與極右翼團體在首都華沙舉行遊行,以茲紀念。歐洲的分歧早已赤裸裸的被攤開。
而馬卡洪作為歐洲立場堅定的政治家,雖然試圖與川普合作,卻遭到忽視。美國選擇退出伊朗核協議和巴黎氣候協議。馬卡洪暫緩調漲燃油稅的讓步,讓川普抓到機會嘲笑,透過推特表示這證明了自己一直是對的。
《彭博》評論指出,馬卡洪已出面回應民怨,但「黃背心運動」仍未退去,或許這種草根性抗爭不像義大利民粹政黨「五星運動」具有組織性,但他們氣勢如虹,類似的模仿活動已蔓延至比利時和荷蘭。
巴黎政治學院教授拉札爾(Marc Lazar)表示,大部分黃背心運動的成員,未來將是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Rally)和極左派政黨「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的支持者。兩黨黨魁都是2017年馬卡洪角逐大位的對手,現在已再次匯集掌握權力的民意。
Gilets Jaunes: Jean-Luc Mélenchon appelle à un acte 5 pic.twitter.com/We0jf0pql7
— BFMTV (@BFMTV) 2018年12月10日
拉札爾認為,歐盟擔憂的是,無論是極右的勒龐(Marine Le Pen),或是極左的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都不是為維持歐盟整體性挺身而出的捍衛者。未來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對於法國或其他國家而言,上述政黨任何的突破,都將使馬卡洪推動議程時窒礙難行。
拉札爾說:「不論在法國或歐洲,馬卡洪必須在這種極度弱勢和孤立中,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