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60場海外舌戰 讓希拉蕊辯論輕鬆KO對手

余尹倫 2016年10月10日 16:03:00
本身口才便給的希拉蕊,過去的公職生涯中歷經60場里民大會式的會議,讓她更能掌握現場氣氛。(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本身口才便給的希拉蕊,過去的公職生涯中歷經60場里民大會式的會議,讓她更能掌握現場氣氛。(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一名總統候選人要能在里民大會(town-hall meeting)辯論中勝出,關鍵會是什麼?猛烈攻擊對手又或是鏗鏘闡述自己的政見?

 

這些或都是致勝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曾跟隨美國前後2任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及凱瑞(John Kerry)走訪世界各地,參與無數場里民大會的資深外交政策特派員拉卡斯嫚娜(Indira A.R. Lakshmanan)指出,獲勝關鍵其實很簡單:展現同理心(empathy)。

 

 

第一關鍵—展現同理心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第2場電視辯論採里民大會式的模式始於1992年,過往被認為是辯論贏家的,多半是能夠傾聽台下市井小民提問、並有所回應的候選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夫婿柯林頓(Bill Clinton)正是一最佳例證。

 

當年,台下一名觀眾問台上的3位總統候選人—共和黨代表老布希(George H.W. Bush)、民主黨代表柯林頓及獨立參選人裴洛(Ross Perot),「如果他們不能體會市井小民平日面臨的問題,又該如何拿出一個有效提振經濟的方針。」這時,老布希看了一下手錶後答道,「我不確定我有聽懂她的提問。」;擁有億萬家產的商人裴洛則模糊說道,正是眼前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才讓他動了參選念頭。

 

輪到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時,他只用了短短1分半的時間卻與無數選民產生連結。

 

柯林頓選擇走到發問女士的身前,詢問她受經濟不景氣影響的個人經驗,並透露自己過去與這些人交談的情形。

 

 

9日的辯論現場,希拉蕊聰明仿效夫婿與觀眾的互動模式,每當台下觀眾發問時,她總會走到發問者面前回應。相較之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多半停留在自己的位置回應。

 

 

60場實戰經驗

 

不過,在應戰辯論上,拉卡斯嫚娜認為,除了丈夫的建言外,希拉蕊真正的秘密武器在於—擔任國務卿4年期間,在海外參與過的60場里民大會式會議。因此,她比起對手川普投入的事前準備工作,不僅是幾日功夫,而是好幾年、數百小時的實戰經驗。在這些場合上,希拉蕊幾乎接招過任何刁鑽問題,尤其是婦女相關議題。

 

目前為《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專欄作家的拉卡斯嫚娜拉,在2008至2015年間,曾擔任《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的外交政策特派員,跟隨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參與各式海外外交場合,包括多場里民大會式會議。她本身更有著報導美國國內政治、國際關係近25年的豐富資歷,曾走訪超過80個國家。

 

 

她從自身觀察出發,細數希拉蕊如何在其中積累與台下觀眾的應對力與恰當互動模式,及她多次在這類場合上拿出的專業表現。不過,儘管經驗豐富,希拉蕊仍有著不可避面的的弱點與需克服的印象:不甚平易近人。

 

身為國務卿,出席海外里民大會式會議與當地民眾互動本是其職責之一,但希拉蕊對這項任務的重視程度,遠遠超乎任何一任的國務卿。她把握每次與各地民眾或自家國務院官員互動的機會,視這些場合是她公眾外交的標誌性代表。

 

 

擔任國務卿4年間,希拉蕊走訪了莫斯科、吉隆坡、加爾各答、首爾、東京、拉脫維亞首都裡加及巴基斯坦等地,在與當地市民面對面會談中,學習里民大會式會議(辯論)的藝術:專心聆聽、對提問者問題表示同理心、提供仔細卻不晦澀的政策描述。拉卡斯嫚娜描述,在沒有筆記與提詞機的幫助下,面對時常尖銳、出乎意料或與政策細節相關的提問時,希拉蕊總能適當應對或聰明迴避。

 

 

相較之下,這種極需流露同理心的辯論形式,對川普來說可是一大罩門。根據他過往的脫序言論—醜化穆斯林信仰、侮辱拉丁美裔移民、抨擊女性身材、甚至玷污女性,都常給人一種不具基本同理心的印象。

 

川普在9日才剛落幕的第2場辯論上,似乎再次應證上述形象,沒有拿出具同理心的表現。當被問到關於自己11年前針對女性的「沙豬」言論時,他非但未誠懇道歉,反而再次強調那是「更衣間的玩笑話」,隨後開始扯到世界上有許多更恐怖的事正在上演,如伊斯蘭國斬首人質等,外界不該緊追此事不放。

 

第二關鍵—及時應對台下提問

 

台上候選人對台下觀眾內心疑慮展現同理心,固然重要,但拉卡斯嫚娜指出,候選人是否能及時應對台下觀眾丟出可能涉及各層面的議題,則是從這類里民大會式辯論勝出的另一關鍵。希拉蕊在與各國市民交手過程中,曾被問過關稅、核能、少數族裔權利、歐元區擴張、部落及宗教間緊張局勢等問題,令人吃驚的是,她從未被問倒在台上,多半能夠不疾不徐給出精確數據與政策細節。

 

 

不過,她也坦承,希拉蕊以往面對的國外賓客是無法與(美東時間)9日當天,台下數百位尚未決定選票去向的美國選民相比擬。多數國外賓客,仍十分尊重希拉蕊做為美國國務卿的身份,提出的問題也多半圍繞在美國政策及身為女性的她的從政經驗。他們並不會去質疑希拉蕊的人格、她與華爾街的關係及夫婿過往的性醜聞事件。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湯森路透)

 

但9日的辯論現場,希拉蕊的確又因電郵門一事,被對手川普三番兩次攻擊誠信問題。主持人也代觀眾詢問,希拉蕊遭維基解密流出2014年與華爾街企業的對談紀錄,要她解釋當年言論是否暗示政治家可以當一位雙面人(two-faced),在公眾場合與私下持雙重意見。

 

當天,川普則曝露自己不善回應提問的缺點,他多次無視主持人或觀眾的提問,自顧自地攻擊希蕊,一度迫使《美國廣播公司》(ABC)主播拉達茨(Martha Raddatz)替他重複問題,要求他針對問題回答,不要離題。

 

 

婦女議題得心應手

 

由於《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7日公布一部川普11年前自誇騷擾女性經驗的短片與音檔,震驚全美。女性議題被認為會是本次辯論的一大看點,這正是希拉蕊最拿手的議題。

 

 

過去幾年,希拉蕊已面對過無數次女性處境的提問。拉卡斯嫚娜透露,幾乎每一場她有參與到的里民大會式會議中,不論身處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台下的女性觀眾總會詢問希拉蕊,身為女性的她曾面臨過哪些困境,及全世界婦女共同面臨的難題—如何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工作場所的性別偏見、榮譽處決與性人口販運等議題。

 

 

希拉蕊從政30年間致力提倡婦女權益,保護家庭與孩童安全。

 

1995年當她以美國第一夫人身份出席北京舉行的「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時,曾留下這麼一句話:「我造訪過的某些地方並不把女性當人看。(對此)我會說:『你並不是非得要喜歡一個人才能去尊重他、給他人權。』」

 

在第2次的辯論現場上,她也提及自己過去作為紐約參議員、第一夫人及國務卿時,參與的各項改善婦女及其家庭處境的經驗與政策,例如,她曾替孩童提供無償法律服務、改善國內領養制度等。       

 

致命缺點

 

不過,拉卡斯嫚娜指出,當希拉蕊不斷被問及她自認已經妥善處理過的敏感問題時,可能會失去冷靜,變得有些不耐煩或是好鬥,這點是她即便經驗老道也須正視的罩門,尤其是在萬眾矚目、全美上千萬人口同步觀看的電視辯論現場。

 

事先已預告會加強攻擊希拉蕊火力的川普,果不其然不斷拿出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期間支持伊拉克戰爭、2012年發生的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襲擊事件及電郵門案等事,並借用希拉蕊民主黨內初選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言詞,來抨擊她「判斷力差勁(bad judgment)」。對此,希拉蕊多半保持自己步調,並未受川普影響而亂了調,冷靜要求台下觀眾去自己的競選官網查證事實。不過,有時她還是忍不住試圖插嘴解釋。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