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若沒有風,那就划吧!

邱崇宇 2016年10月11日 09:00:00
波蘭當地的陽光。(照片:邱崇宇,後製:李明維)

波蘭當地的陽光。(照片:邱崇宇,後製:李明維)

(編按:10月起,《上報》隔周推出《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專欄,由目前就讀波蘭國立烏茲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Łódź)經濟學博士候選人邱崇宇執筆,他在當地記錄波蘭及其他中東歐國家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

 

 

波蘭,一個對於台灣人而言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戰後的復甦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展現更多堅韌的樣貌。

 

做為筆者生平第一個到訪的歐洲國家來說,這裡讓自己的感觸也是五味雜陳的。有句拉丁諺語說:「若沒有風,那就划吧!(Destitutus ventis, remos adhibere.)」對於一個新的體驗,似乎也需要勇敢去划動才可以遇到更多的不同,也許就「等著吧!在波蘭,什麼都是可能的!」

 

 

請說波蘭文

 

「語言隔閡」是筆者當初來到波蘭後的第一個深刻印象,雖是運用拉丁字母拼音而成的波蘭文字,但回憶初來乍到時,剛下飛機時的感受,只有「茫然」兩字可以形容。

 

英文已不再是通用語言,或許在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們總有著樂於幫助別人的熱情,但是在異鄉,單靠著笑容是不會有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一切都得由自己主動或獨立處理問題,語言的溝通在此時也變得相對重要。

 

其實很多時候,不曾想我們對他人的協助是否真的必要?雖說波蘭人多重視自我,但他們並不漠視一國的政經發展,相較於臺灣,小我與大我之間孰輕孰重?我們是否也應該省思一番?

 

波蘭當地的日出。(照片:邱崇宇)

 

作者就讀的烏茲大學校內一隅。(照片:邱崇宇)

 

深秋景致

 

身處波蘭充滿著憂鬱與寡言的深秋景緻時,兒童的笑聲似乎僅僅只是在此景下的陪襯物。有天,當我走到猶太墓園的那一刻,心中著實沈痛,看著傾倒、荒蕪的墓碑,刻印著自己不解的希伯來文字時,心中總是浮現著波蘭人歷經戰亂的場景!一陣的暈眩讓自己猛然回到現實之中!

 

或許波蘭給予外界的印象過於淒涼,但其實人民的天性並非如此,他們喜愛跳舞也相對地豁達,頂多是喜歡「抱怨」罷了!尤其是爺爺奶奶們,有時聽他們抱怨時,不是感到生氣,而是覺得可愛,這大概是在我生活周遭的趣味之一。

 

波蘭墓園。(照片:邱崇宇)

 

波蘭秋景。(照片:邱崇宇)

 

在波蘭河邊把玩手機的人們。(湯森路透)

 

我,喜歡波蘭的秋天景致,卻不怎麼喜歡那時所展現的沈悶氣息,因為即使是波蘭人,他們也不愛這樣的冷冽,進入冬天後更是如此。隨著落葉紛紛,秋天漸離,這氣溫也開始驟降,不久便可看見藹藹白雪!這時的波蘭,又會是另一種風情!

 

步調,可以相同,也能不同

 

一位波蘭友人和我說:「別悶悶不樂,你的國家距離波蘭好遠,正因如此,就該做些不一樣的事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刺激,要不枉此行!以後等你老了,才會有更多的回憶,不是嗎?」

 

波蘭教堂。(湯森路透)

 

在華人社會裡頭的拘束,抱歉,在波蘭無效,過於拘謹,只有讓自己錯失更多的美好!與其羨慕,那何不放開胸襟?!其實,後來才漸漸地發覺「自己不過是換個地方生活!只是這裡的步調比較緩慢些。」

 

若沒有親身印證,是難以用言語形容出當下的感受!在臺灣,我們的生活既方便又安全,相較於波蘭的發展,相對舒適的我們,其實並非出不去,而是放不開自我受限於島內的思維,所以是否該試著看得更遠點、更廣一些?

 

3日,數萬名身穿黑衣的波蘭人上街捍衛女性墮胎權。(湯森路透)

 

目前在人生的定位上,我是一個旅人,不斷追尋真理,並在這此旅程中發掘出更多的美好!所以我,來到了波蘭,不斷地學習、工作與生活,不僅思考著不同的人生,試圖尋求那生命中的寧靜與美好,繼續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

 

 

 

關鍵字: 波蘭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