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問題在1997年後自然成為中國的內政,但卻在近年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問題。(湯森路透)
香港政府在聖誕前夕以「沒有特別技能」為由拒絕向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為主音的閃靈樂團批出工作簽證,加上《香港01》在專訪報導附上一句「編者按:本媒體一貫立場是反對台獨」,引起香港網絡輿論議論紛紛。假若說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但已逐漸看不出它與中國有何差異,實在事出有因。
中國歷史學者葉霖在其一本香港史著作這樣道:「今天...... 香港問題已經更緊密與中國大陸聯繫在一起,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的一部分,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國際問題。」這段說話誠然可圈可點。香港問題在1997年後自然成為中國的內政,但卻在近年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問題。隨著美中關係日趨緊張,甚至出現「新冷戰」等詞彙,香港難免成為兩者間的磨心。
回顧冷戰,美國就曾對香港進行嚴肅的貿易管制。原因不難暸解,因為運往香港的物資有太大風險轉到中共手上。一如1949年時任美國遠東事務辦公室主任向英國駐美顧問警告:「如果香港無法控制出口,看來美國將不得不把這個島嶼視為中國的一個部分而對其實施美國的的出口管制。」韓戰爆發後,美國的《出口管制法》就一度將香港和澳門列入轉運有巨大風險的地區分組。美國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隨著後來美國對香港的管制續步放寬,香港除了為中國提供大量外匯,又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更重要的是,當蘇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交惡後,香港成為了中國引入技術和科研的重要來源。
時移世易,今日當美國開始對中國施壓,中共就看中香港這塊中西交匯之地。今年5月,美國向中興投下震撼彈未幾,習近平忽然強調要促進香港同中國的科技合作,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問題是,中國能否再度運用香港這扇對外窗戶?顯然,香港所廁身的的處境與冷戰迵然不同。
追溯中共在冷戰時何以善用香港來自救,除了本乎香港不少華人的愛國心,更不能忽視英美對華貿易政策之分歧。英國基於香港作為遠東轉口港的利益,加上香港和廣東只有一河之隔,故不敢過分得罪中共,並不熱衷美國的制裁政策。譬如在杜魯門政府於韓戰開始後就實行美國對華出口禁運,但美國駐港領事館卻發現從香港運往中國的石油和汽油並無減少,英國殼牌甚至借美國石油禁運中國時增加對華出貨量,此舉自然惹來美方的抗議。1951年,在遠東頗有威望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有不少戰略用品經香港運抵中國,時任港督葛量洪立刻否認,並停止向美國駐港領事館提供經濟數據。可見,中共所以能透過香港絕處逢生,很大程度是利用了美英之間的意見不合(當然後來艾森豪政府對華政策更迭也非常重要)。
因此,對當今中國而言,最大難題在於不能把「英美對港貿易政策具分歧」及「蘇聯是美國最大敵人」兩大特殊歷史處境複製。在最近廣為人知的孟晚舟事件中,美國就懷疑華為借用香港的秘密子公司Skycom把美國製造的電腦設備出口到伊朗。這類事件,其實好比前敘略提過的麥克阿瑟對西敏寺之批評。可是,如今香港充當中國的白手套已無英國為自己的利益而為之辯護,中國不能如夙昔般借英國「四兩撥千斤」。
當從美英中港的四角關係轉換至美中港的三角關係,中國顯然並未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處理。失去了英國這一屏障,中國理應在國際社會強調中港之不同,然而主權移交迄今,中南海明顯倒行逆施。習近平在敏感時期公開香港作為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地位是一大敗筆,另一方面港府不予《金融時報》資深記者馬凱(Victor Mallet)工作簽證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注意,繼而勾起了四年前雨傘運動後國際社會又一次的對香港之關注。
中國對鄧小平設計的的「一國兩制」之戰略原委與「韜光養晦」在這幾年一同拋諸腦後,難怪日前香港泛民主派議員郭榮鏗訪美後指,美國政界的共識是如果出現以下情况,便會撤銷《美國——香港政策法》和獨立關稅區地位:
● 再有市民被剝奪參選權及當選者被褫奪議席
● 再有外國記者被逐離香港
● 再對民主派提出政治檢控
● 提倡訂立一條嚴厲的《基本法》23條(國安法)
● 繼續拖延落實真普選
在當下美國兩黨以至學術界對華鷹派占主流的現實下,中國假若堅持對香港實施強硬管治,結果可想而知。加上中興和華為事件已反映美中貿易戰更是一場科技戰,香港作為中國白手套的風險只會有增無減。事實上,與香港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雖亦有《澳門——香港政策法》,但指明禁售予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一律不能進口澳門。所以,即或美國因為在港美商的利益不把香港踢出獨立關稅區,單是修訂《美國——香港政策法》有關高科技的項目,已足以嚴重影響中國製造2025。
如是者,最近與中共關係密不可分的國民黨在九合一大勝之台灣,應以香港為鑒。台灣與香港最大差別在於國民有選票,與港府毫無選擇淪為北京傀儡不同。正如不是北京和香港親中人士大呼「美國錯判香港形勢,外人勿說三道四」就能讓白宮手軟,台灣也不應妄想對外宣稱「票投國民黨只為懲罰民進黨,外人勿說三道四」就能置美中貿易戰於事外。
在國民黨勝選後不斷吹捧「承認九二共識發大財」的氛圍下,假若美國認為運往台灣或台灣生產的資源有被中國拿用的風險,川普不可能無動於衷。看看《商業周刊》1622期封面故事「台商撤逃中國倒數90天」,就可想而知美國才不會因為閣下是台灣人就手下留情。「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這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潛台詞,並不難明白。台灣到底是美國的敵人還是朋友,將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為白宮提供一個極具參考指標的資訊。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香港《時代論壇》觀點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