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五點」吹響以香港模式統一台灣的集結號

杜心武 2019年01月04日 09:00:00
「習五點」吹響了中國以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來「統一台灣」的集結號。台灣能否抵抗中國壓力,形勢殊不看好。(美聯社)

「習五點」吹響了中國以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來「統一台灣」的集結號。台灣能否抵抗中國壓力,形勢殊不看好。(美聯社)

新年伊始,兩岸關係就開始新一輪的大戲。蔡英文在元旦說了「四個必須」,習近平第二天就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中講話中提出「習五點」。蔡英文當天下午立即強硬回應:絕不接受「一國兩制」。第三天又發生了綠營四大老「逼宮」的戯碼。旁人看來,新年大戲精彩紛呈;但對台灣來説,形勢不容樂觀。

 

有人認爲,習五點「老調重彈,了無新意」。說這種話的通常有幾種人。一種是習慣性地立場先行的人,他們「逢習必反」或「逢中必反」,習無論說什麽,第一反應都是先否定。一種是香港部分評論家,他們慣於把「一國兩制」自動地投射到「一國兩制在香港」,從香港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無法理解對「習五點」對台灣的重要性。一種是缺乏對台灣形勢的總體把握,也缺乏對中共文字技巧的深入理解,自然看不出「習五點」的意義。

 

習近平選擇在這時提出「習五點」,既是精心安排的,也是出人意料的。《告台灣同胞書》的周年紀念在以往也有,但傳統上並非一個對兩岸關係非常有象徵意義的日子。台灣人大多不知道《告台灣同胞書》,以往中國的紀念大會也大都行禮如儀。以往中國對台重要論述,無論葉九條(1981)、鄧六條(1983)、江八點(1995)、胡四點(2005)、胡六點(2008)、習四條(2015),只有「胡六點」在三十周年紀念中提出,但那次真的是「老調重彈」。

 

可見,習近平把最新的對台政策,歸為「習五點」,在這次周年紀念提出,相當令人意外。這大概與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國民黨和支持「兩岸一家親」的候選人紛紛獲勝,被廣泛解讀為台灣民衆親中有關。與此同時,台灣多份民調顯示出支持台獨比例正下降,有民調更支持統一比例超越「維持現狀」,它們也增強了中國的信心。這些都讓中國看到可乘之機,順勢推出新台灣政策。

 

習五點有三點相當不尋常之處

 

首先,強調「一國兩制」是最佳方式。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國兩制」是中國希望用在台灣上的方案,但「一國兩制」並非中國一貫強調「必須」堅持用在台灣的制度。在以上列舉六次論述中,葉九條與鄧六條比較強調一國兩制,而且都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兩岸關係方案,但從江八點開始到習四條,都只有原則性的論述,而缺乏具體内容。

 

這個進程不是偶然的:在1980年代,中國確實有想過如何「統一台灣」的問題;但到了1990年代之後,中國全力發展經濟,在台灣問題上,從「統一」變成了「防獨」,無論「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還是《反分裂法》,基本意思就是允許台灣維持現狀,只要不「台獨」,中國就不出手。於是,中國政府在這個階段缺乏對「統一台灣」的興趣,所以,也就懶得提出什麽具體的方案了。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國兩制」是中國希望用在台灣上的方案,但「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的構想。到了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即江八點)中,在歷史背景的論述中重提了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但江澤民的八點主張,並沒有包括「一國兩制「。而且第三點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這一方面說明,當時中國並非一味堅持「一國兩制」,這説明當時沒有認真思考台灣問題。

 

在胡六點中,「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被定義為「要遵循的方針」。但在胡六點中,並沒有論述「一國兩制」。整個講話中,「一國兩制」只出現一次。

 

習講話中的「一國兩制」出現了六次,而且並非簡單地重提歷史,也不是列爲原則性的方針。他不但把「一國兩制」列爲第二點「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而且認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還進一步解釋:「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

 

可見,在習近平的心目中,「一國兩制」已經定為中國將要應用在台灣的「最佳方式」(而不是方針)。

 

啓動「統一台灣」實質性進程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以香港為例,對比回歸初期,「一國兩制」在習近平時代已經從以前的「河水不犯井水」,變成「貫徹『一國兩制』根本宗旨,必須準確理解、嚴格準確執行《基本法》」。

 

從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並非一種原則性的概念,而是以香港為模板,有相當具體的參照指標。

 

其次,啓動「統一台灣」實質性進程。

 

無論江八點還是胡六點都缺乏推動「統一台灣」實質性進程的意願。江八點時,兩岸還在對抗,於是著眼點在結束戰爭狀態。到了胡六點時,胡錦濤也只是「兩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擴大交流」,非常空泛。

 

習五點中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一段,不但確立「一國兩制」方式之外,還進一步推動研究「一國兩制」下的「具體實現方式」。

 

「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如上所述,既然習近平以香港為模板,所謂「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均万變不離其中。

 

上面說過, 「葉九條」和「鄧六條」都提出過具體的方案,在中國看來非常優厚。

 

比如「葉九條」有:

 

1)兩黨對等談判;

 

2)台灣可保留軍隊,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特別自治權;

 

3)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與同其他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

 

4)政界領袖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領導,參與國家管理;

 

5)地方財政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予補助。

 

「鄧六條」還包括:

 

1)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

 

2)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

 

3)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但當時中國說過的話,現在當然不太可能全部算數。

 

習近平說「(台灣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又說「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啓動研究「探索兩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和倡議以「民主協商」的方式推動「制度性安排」,就意味著,中國將實質性地把「統一台灣」放在時間表上衡量。

 

第三,以「融合發展」和「心靈契合」推動經濟統一和人心回歸。

 

有人詳細分析過中共在香港統治的三招:政治上,在本地招攬「第二支管治隊伍」;經濟上,規劃「大灣區」,促進中港經濟一體化;文化上,則同化香港。

 

「習五點」 中當然不會說出第二支管治隊伍的話,但招攬「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到大陸「民主協商」。這就是中國的統戰傳統。

 

當然由中共說了算

 

「胡六點」中,只是「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中,有「融合發展」,但只限於產業互補、經濟合作、投資升級等,最多加上在福建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台商投資區等。「習五點」中的第四點「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這正是「大灣區」的翻版。

 

在「胡六點」,有關文化人心方面,只強調「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推動文化交流。但在「習五點」的第五點「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中,則強調:「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這則不由得想起香港的國民教育和中史科教育。至於何為「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當然由中共說了算。

 

可以說,「習五點」已吹響了中國以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來「統一台灣」的集結號。台灣能否抵抗中國壓力,形勢殊不看好。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